编者按:
市疾控中心第二批救灾人员过伟军等一行3人已于6月10日下午作为全省第14批消杀抗灾人员赴川抗灾,每天我们以电话和短信形式向他们问候,以下是通过短信和电话联系后整理出来的过伟军在川前几天的工作日记,以飨读者。
6月11日
绕道入川, 接受任务
昨天下午2点50分,和大伙一起乘班机从萧山出发,于晚6点30分到成都,然后直奔广元市,晚11点30分到达目的地。今天早晨5点30分起床,赶赴素有“鸡鸣三省”之称的青川县姚渡镇。途中因泥石流引起212国道堵塞,要绕道陕西宁强县,一上高速,才发现高速公路成了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堵车长龙,看样子大部分是全国各地入川运输救灾物资的重型货车。因此,一路只能走走停停,经过大约2个小时,才脱离堵车长龙。车近姚渡镇时,只见山边、路边成堆泥石流越来越多,居民震塌的房子也随之增多。房子不是倒塌就是被掀了屋顶,街道两旁的房屋早已无人,山边、路沿满是帐篷。
下午1点30分,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原本2个多小时的行程花了7个多小时。以省疾控中心纪委书记沈钢为队长的前一批30人已早早列队等候我们的到来。姚渡镇政府、卫生院的同志和当地不少老百姓也来欢迎我们。因前一批人要赶回成都,随后,我们欢送前一批队员凯旋,并祝他们一路平安。中餐他们已为我们准备好了,两大盆包心菜、四季豆,外加一大锅汤。大家都饥肠辘辘,平时吃不下去的饭菜,现在觉得口味还不错。饭后,立刻召开了第一次防病工作会议,对救援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一是建立组织,明确分工;二是成立了绍兴市卫生应急救援队临时党支部;三是成立了专业技术指导组,分别负责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健康教育、消杀、疫情监测和预防接种指导工作。
我们3人和新昌疾控中心的梁小光分在一组,负责镇所在地的卫生防疫工作。我当组长,主要负责消杀工作的评估、消杀工作的制定以及消杀药物的发放。
6月12日
评估防疫需求,制订防病方案
今天是到现场开展消杀防疫工作的第一天。上午7点,一用完早餐,我们就到各村开展公共卫生与防疫需求快速评估,重点对村中粪坑、垃圾、水厂供水、有关疫情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向村中有疾病的人员发放相应的药品。出发时,我们每人还带了牛肉干等干粮,每当碰到老人和小孩,我们都顺便拿一些给他们,略表我们的一点心意。镇上,到处是摇摇欲坠的危房。我们戴着安全帽,不敢走屋边,径直走中间,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残砖瓦片会砸将下来。特别是余震来时,瓦片会哗哗啦啦泻下来。据说,该镇有4个村、1个居委会,7000多人,地震后,所有房子几乎都成了危房,因此,居民们都只能住在帐篷里。我们前期的浙江防疫人员已为当地做了大量卫生防病工作,因此对我们的到来,老百姓也特别欢迎,到中午时都客气地请我们吃饭,但我们都婉言谢绝了。
中饭后,我们就在大树底下乘凉休息,因为此时帐篷内已达40多度高温,停留片刻都难受,更何况我们的帐篷是武警部队留下的,是那种只能容纳3人的小帐篷。
下午回营地后,各组组长对上午各村公共卫生与防疫需求情况进行汇报,并制订分析卫生防病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6月13日
冒险理物资, 建立防病台账
今天一早,我们来到当地卫生部门救灾物资仓库,这里堆满了药品、消杀用品、器械等大量救灾物资。地震以来,当地卫生部门接受了大量支援物资,但一直没有时间认真清理。我们进到室内一看,各种物资混杂堆放在一起,屋内异常闷热,并散发着一股霉味。而该库房也是危房,震后这里没有一间完好的房子,仓库只能将就着用,余震来时随时可能倒塌。但为掌握当地消杀药品的种类和数量,建立完整的台帐,我们顾不得余震危险和屋内的闷热和霉味,马上一齐动手,将所有物资分类堆放,然后,清点造册建立台帐,到中午12点多,原先一团乱麻的物资, 总算被我们全部整理得井然有序。而此时,我们早已一个个汗湿衣衫,当地卫生部门看了后非常感动,直说“谢谢”。
现场培训演练, 确保规范消毒
下午4点,我们3人召集当地消杀人员讲解消杀知识,对饮用水、公共场所消毒的专职人员进行专题辅导和现场培训。实际演练时发现他们的消毒方法不对——未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激活剂,就直接用消毒液进行消毒。为此,我们及时帮他们指出错误,以确保消毒效果。他们也立即诚恳地接受并改进方法,并对我们一丝不苟、耐心指导的工作精神充满了感激和敬佩。
晚上,我和新昌的同志到军营帮助他们开展灭蝇工作。
夜半暴风雨,一夜未眠
晚上9点左右,大家集中在指挥部(帐篷)周围聊天,交流白天的工作经验等。
正聊得起劲时,骤起大风,扬起漫天沙尘,直往脸上砸来,砸得每个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嘴,大家便急急躲进帐篷。此时,只听有人在急促地呼喊:“快来几个人!将遮阳网收起来,指挥部的遮阳伞要倒了!”大家急忙一齐奔过去,切断电源,搬出电脑,收起遮阳伞。还未搬好,那边又听队员在叫:“快来几个人帮忙哪,修补一下帐篷。”大家又一下冲过去,七手八脚帮着修补帐篷。此时雨越来越大,余震越来越多,分不清是雷声还是震声,帐篷被吹得哗哗啦啦响,不一会儿,许多帐篷灌进了雨水,打湿了棉被,队员们只好站着躲雨。凌晨5点左右,一队员竟被压在倒塌的帐篷底下,被大伙拉了出来,幸好没伤着什么。直到天明,倾盆大雨还是不停,许多队员只好无奈地站在狭小的帐篷底下,伴着急风暴雨挨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6月14日
冒雨踏看水质,现场精心指导
上午9点左右,雨渐渐小了下来,我和梁小光及当地卫生院的一名同志冒着细雨,踏着泥泞打滑的山路,到镇上最大的私人供水站去了解水质情况。走了没多久,裤子湿了,鞋底厚厚地沾满了泥巴,到目的地时,老百姓善意地笑着说:“你们真的辛苦了。”到供水站时,不巧,供水站负责人姚国强在镇上办事没人,当地卫生院的同志随即打电话请来镇里的一名工会主席接待我们。
据第一天我们访问镇里防疫需求时了解到,震前这镇共有5家集中供水的水站,其中一家集体的水站在地震时倒塌了,现只有4家私营供水站,而这家是最大的,主要供应镇上的居民用水,源头水是山泉水,在我们到来之前,水站从未对水质规范消毒。昨天,我们举行集中培训后,他们才懂得水质的消毒方法及其重要性。当时,我们察看该站的现场消毒情况,发现他们的消毒方法不当,于是立即打电话叫来负责人姚国强同志,对他说明如何准确规范消毒。但他怕麻烦,不太愿意接受,因水站建立后还没收过一分钱,还每天倒贴电费。为此,我们只好再三向他们说明:如果消毒不规范,就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暴发或流行,影响百姓的身体健康,等等。最后,姚国强同志欣然接受我们的意见,保证今后规范消毒,并对我们的耐心指导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