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雨后的中午,我们驱车来到云雾缭绕的嶀山脚下,一股清新山风扑鼻而来,只见溪水淙淙、野草遍地的小山谷中,一群壮实的牛犊正在悠然地吃着青草,上千只三黄鸡在地上觅着小虫子,一只只洁白的山羊在一片片绿草丛中“咩咩”地呼叫着同伴们,好一幅恬静、祥和的画面。
办一个让家乡人能富起来的项目
今年43岁的沈秋华是三界镇沈塘村人,10年前,沈秋华南下深圳创业,凭着聪明的头脑成功地办起了礼品公司。2005年,积累了一笔创业资金后的沈秋华没有留恋异地的繁华,选择了回到养育他的故乡重新创业。“投资一个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让家乡人能富起来的项目。”这是沈秋华的创业初衷。
“牛肉是一种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我国牛肉食用量非常小,年人均不足10公斤,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数十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对草食畜禽产品的需求随之增加。”在网上搜索到这些信息后,沈秋华激动不已,投资牧场的可行性报告马上形成。
在当地村干部的支持下,一个占地500亩的菜牛饲养、苗牛繁殖基地建立起来——嵊州华顺牧业有限公司总部,就设在沈塘村一个叫谢塘岙的山谷中。勤劳的牧场管理员们,在一片片荒坡地上开垦出一垄垄肥沃的土埂,种上了玉米、毛豆等植物,一排排牛舍错落有致,掩映在绿树山花丛中。
“这是‘西门塔尔牛’,原产于瑞士西部的阿尔卑斯山区,公牛肥育后,屠宰率可达 55% ,平均日增重可达 1.6公斤;这是‘利木赞牛’,原产于法国中部阿奎屯地区的利木赞高原;这只种牛价值10多万元,相当于一辆小轿车呢……”走进一间间牛舍,戴着近视眼镜、文质彬彬的总经理沈秋华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介绍。
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注重生态型、规模化,华顺牧业的创业目标是在未来3年内,建成占地1800亩,有良种母牛1500头,年产良种苗牛1000多头,存栏育肥肉牛500余头,年出栏优质肉牛3000多头,林地放养三黄鸡5000只的规模养殖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从小家境并不富裕的沈秋华家,父母亲虽然没有钱培养他上高等学府学习,更没有给他留下多少财富,但朴实的双亲却教会了沈秋华如何尊老爱幼。2006年的年三十,沈塘村的村民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之中,沈秋华手提一袋袋牛肉,挨家挨户地给村中的贫困户、残疾人、军属等等乡亲送去。
“秋华这孩子真好”,一声声赞美传到沈秋华的耳中。“将自己创业的第一份劳动成果让乡亲们品尝是我的心愿。”沈秋华十分真诚地说。在与甘霖、下王、北漳等地农户的接触过程中,沈秋华亲眼目睹一些残疾人生活十分贫困,靠政府的低保金只能勉强度日,要脱贫非常困难。对贫困的残疾人,沈秋华始终认为,“授人以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要“授人以渔”。于是,沈秋华将一个又一个身体有残疾但有劳动能力的人安排进他的牧场。
今年31岁的王小三是北漳镇人,家中老父长年瘫痪在床,兄弟3人中有2个是弱智,平时靠低保费过日子。全家几口常常是吃了上餐无下餐。两年前,沈秋华在北漳镇设立肉牛养殖点时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将智力有障碍的王小三带到牧场总部,手把手地教他如何放牛、割草,并给他添置了衣服和日常用品,在生活上像大哥哥一样关爱他,除了解决王小三的吃住外,还发给他每月600元的工资。
聋哑人徐慧群是下王镇人,她与丈夫于去年8月来到华顺牧业总部后,沈秋华不仅为夫妻俩解决了吃、住,支付给他们每月1500元的工资,而且还将他们6岁的女儿安排在沈塘村的幼儿园上学,这让夫妻俩十分感动。如今,一个个残疾人在沈秋华的关爱中,在华顺牧业立足创业。
让家乡致富,让乡亲过上好日子,在沈秋华的辛勤努力下,北漳、甘霖、浦口、石璜等地一个个基地+农户的肉牛养殖模式正稳步发展,华顺牧业的菜牛存栏量已达到了500头。2007年,嵊州华顺牧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