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大歧基站的危险道路上行驶
在被修复的打色尔沟基站留影
在被修复的打色尔沟基站留影
修复了基站,藏区人民为梁华他们献上了哈达 |
梁华,工程师,中国移动嵊州分公司综合维护班长,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无线维护专家组成员,擅长无线维护、传输等技术。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梁华在第一时间递交了赴灾区抗震救灾保通讯志愿书。通过层层筛选,身体好、技术好、综合素质优秀的梁华成为中国移动抗震救灾随军通讯保障突击队的队员,5月22日入川参加抗震救灾。
“海拔3500米高度的基站被我修复”
到四川的第二天,梁华就奔赴地震重灾区——理县。理县,人口近5万,移动用户约1.6万,全县基站51个,目前还有22个基站急需修复。
在理县,梁华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是带领施工队开通打色尔沟、水塔2个基站,其中打色尔沟基站位于海拔3500米的高山上。
当天10点左右,汽车经过翻山越岭,终于把梁华送到了打色尔沟村。站在村口,仰望山顶的基站,梁华不寒而栗:山非常陡峭,山路已被泥石流覆盖,到基站的路非常难走。“今天是我在灾区抢修的第一个基站,我一定要抢通。”尽管形势严峻,但梁华还是没有被困难吓倒。
由于通往基站的电线中断,要修好基站,必须带油机进行发电,但这需要村民帮助把油机抬上山。当梁华他们提出要求后,很多村民立即自告奋勇答应。(在四川,中国移动公司担负了大部分农村的通讯服务,在打色尔沟村,只有中国移动公司一家运营商提供通讯服务。)
打色尔沟村由于海拔高,紫外线强烈,阳光晒在脸上会隐隐生痛。梁华戴着草帽,带上10多公斤重的干粮、水和应急包,跟随村民开始爬山。山路已被震塌,很多地方必须手脚并用才能前行。
近2个小时后,梁华他们终于爬上离山脚600米的基站,站房的围墙坍塌,彩钢板房已经破损。梁华他们排除故障,更换损坏的器件,一直到下午1点30分,基站才被修复。
走到基站外,打开手机,信号出现了,梁华不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啃了几块饼干后,梁华连滚带爬地下山,又来到水塔基站检修。等回到大本营时,已经是晚上7点了。
接下去,梁华他们又陆续修复开通了塔子、白洋树等基站。
所有的基站被修复
6月5日一大早,领队就召集所有人:“经过一段时间抢修,理县绝大部分基站已修复,今天我们要修复所有的基站,尽早让灾区所有地区都恢复通讯。”
这一天,梁华的任务是开通大歧、蒲溪01这两个基站。在出发前,领队告诉他们,去这两个基站的道路塌方严重,前行时要非常非常小心。
一想起去大歧基站的路,梁华现在依然会心跳,他告诉记者:“如果没有到过四川,估计永远也想不到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差的道路。”由于多次塌方,道路路基已不坚固,并且路面很小,仅容一辆车可以通行。从窗外望去,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几十米高的陡坡,如果一不小心从路基上滑下崖壁,就会车毁人亡。
为梁华开车的是四川彝族开过大巴的老驾驶员,等到了安全的地方,他才告诉梁华:“我开过去井冈山、庐山等高山的道路,有些路段很差,但与这里的道路一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刚才在开车时我满手都是冷汗,真是开车十几年都没碰到过这么差的路!”
沿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再向上走了约2公里路后,梁华他们终于来到了大歧基站,发现这里的房屋受损严重,基站的光缆也断了。经过紧张施工,基站通讯得以恢复,通话测试正常。
6月6日,理县境内的所有基站恢复正常,信号覆盖恢复到了震前水平。
6月9日,汶川、理县、茂县三地的通讯保障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梁华他们承担的中国移动青年突击队的任务基本完成。
6月13日,梁华从成都机场起飞回嵊。尽管到灾区才短短20天时间,但他已对这片土地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如果有机会,梁华说自己还会回去看看那片留有自己汗水和脚印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