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菊 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越剧)传承人
黄美菊,1973年9月出生,嵊州市越剧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越剧)传承人。1997年,拜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为师,是金派艺术的理想传人,并有“小金采风”之称。
黄美菊特别擅长演大家闺秀,表演细腻传神,力求以人物性格为依据,刻意准确把握角色个性和挖掘内在感情上下功夫,反对形式主义的“千人一腔”,在主攻金派的同时,并能演唱戚派、吕派等流派。
黄美菊的演唱委婉流畅、刚柔相济、韵味浓郁。她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忍辱负重、深明大义的貂蝉,善良、正直、泼辣的严兰贞等形象。2003年在新编历史剧《蔡文姬》中饰演蔡文姬一角,受到了专家及观众的一致肯定,并荣获了第二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首届中国越剧节“十佳”演员称号,实现了越乡梅花奖零的突破。
徐华铛 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竹编)传承人
徐华铛,1944年2月出生,中国竹工艺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竹编)传承人。1978年12月开始,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俞樟根学习竹编技艺。
徐华铛致力于竹编艺术的开发研究已达29个年头,除完成竹编的创新设计外,悉心整理总结竹编工艺100余种编织技艺及制作工艺。先后独著和合著了竹编技艺著作6部,其中《中国竹艺术》、《竹编工艺》、《竹编》等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与俞樟根一起设计的大型竹编精品《龙船》获国家轻工业部创新作品一等奖;设计的挂屏《雁荡山》、《绍兴东湖》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策划设计的竹编《模特衣架》,使传统竹编走向现代。
吴筱阳 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根雕)传承人
吴筱阳,1952年11月出生,中国根艺美术大师,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根雕)传承人,师从老艺人周喜老先生,1980年开始创作根雕,长期以来为人物根雕创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艺术道路,是嵊州根雕的创始人之一。1990年至1998年为日本客户制作了大量佛像,并为国家创造了大量外汇。2004年根雕作品《八仙》获全国第九届根石艺术博览会金奖,2005年根雕作品《东坡夜吟》获全国根石艺术博览会金奖,2005年根雕作品《寒江独钓》获省民族民间艺术博览会天工奖。
吴筱阳的木雕设计制作工艺严谨,造型基础扎实,根雕创作中用材巧妙,形象生动,擅于刻划人物的内在思想感情。
周扬 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根雕)传承人
周扬,1973年12月出生,工艺美术师,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根雕)传承人,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先生。
周扬从事雕刻艺术17年来,作品二十余次荣获全国省市金、银奖。2004年在由团中央、中国文联举办的全国乡村青年工艺制作大赛中荣获根雕唯一金奖,并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乡村青年民间工艺大师”称号。
周扬的作品能巧妙运用材质的美感,动作飘逸,气势磅礴,所创作的作品多被港澳台地区收藏,并多次在港澳开展艺术交流,通过民间文化交流让国外友人深入了解中国民族文化,展现了根雕的永恒魅力。
俞田 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根雕)传承人
俞田,1969年9月出生,工艺美术师,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根雕)传承人,师承木雕工艺师袁水法,掌握了木雕中的技艺后,转向树根雕,2004年后独研竹根雕。
俞田从事雕刻创作近20多年,作品涉及木雕、树根雕、竹根雕及石雕,擅长人物雕刻。近年来致力于竹根圆雕人物的创作,在传统的雕刻技法上推陈出新、大胆突破,创作了一系列风格独特的竹根圆雕作品,开创了现代竹根圆雕领域的先河,作品先后多次在国内多家报纸、杂志刊登。
俞田善于在传统题材上大胆尝试现代做法,结合雕塑、陶艺等手法,吸收借鉴各种姐妹艺术融会贯通,丰富、发展和创新了传统竹根圆雕艺术,开创了现代竹根圆雕艺术的历史先河。
郑兴国 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根雕)传承人
郑兴国,1964年11月出生,工艺美术师,浙江省根艺名家,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根雕)传承人。
郑兴国18岁拜师学艺,1990年南下广东从事紫檀木、黄花梨等珍贵木材的创意雕刻,受到东南亚国家及港澳台收藏家们的珍藏。1996年,在郑剑夫的带动下致力于根雕艺术研究,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创作的《引福归堂》、《东渡》、《苏武牧羊》、《天问》等作品获得全国、省、市金银奖二十余次,并在嵊州艺术村创办了“兴国根石苑”,为发扬继承这项传统工艺不遗余力。
郑兴国的作品“七分天成,三分人工”,将树根的天然美与人工的技艺美完美结合,平中见奇,奇中出巧。
李秋明 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泽戏剧服装)传承人
李秋明,1968年8月出生,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泽戏剧服装)传承人。
从初中毕业后,李秋明就跟父亲李柏汀学做戏剧服装,1990年到台州路桥帮人做戏帽,1992年到路桥自己开了一家戏具店,从1994年起,在黄泽开店至今,年产值已超过100万元,产品远销国内外。
李秋明的戏剧服装曾在“嵊州市民间工艺精品展”中获优胜奖,在第四届中国领带越剧节中获戏剧乐器类金奖。
戏剧服装既是商品,也是艺术品,每一个品种都有它的不同涵义,工序有十几道,主要有制图、裁剪、盘边、打胶、贴铝泊、上彩、装配等,李秋明的戏剧服装产业,以品种齐全、价廉物美受到了全国戏剧界的青睐。
陈香堂 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连戏)传承人
陈香堂,1928年11月出生,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连戏)传承人。
陈香堂擅演的“哑背疯”是前良目连戏中的一个片断,源于唐朝说书,宋元以后慢慢发展为舞,明末清初是此舞的形成期。陈香堂从青年时期就跟老一辈艺人学得了一手民间舞蹈技能,并曾去上海、杭州、绍兴地区演出,均受各级领导的好评。1956年,陈香堂赴沪参加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纪念演出,引起很大反响,得到了袁雪芬、范瑞娟、王文娟等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的好评,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也对前良目连戏中的哑背疯给予很高评价,并发给锦旗以作纪念。
1990年,中日两国民间文艺研究工作者专程到前良村观看由陈香堂演出的“哑背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拍摄了录像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