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专题频道 >> 感受千年剡溪
感受千年剡溪系列报道67:千车粼粼 百帆隐隐——两宋剡嵊遗事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周乃光 2010年02月22日11:50:27 

 

  农业、手工业生产在两宋得到长足发展

  两宋时期,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商业贸易活动空前活跃。从吴越国时期开始,由于统治者采取了重视种粮、发展桑麻、农工并扶、开拓贸易等举措,剡嵊一带经济开始走上坡。据有关史料,两宋时南方已开始实行稻麦两熟制,讲究精耕细作,其时亩产可达二至三石(米)。

  人口剧增以及风俗礼仪的改变,直接拉动经济作物、手工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当时剡嵊已大量出产茶叶、木材、苎麻、药材、水果等经济作物。茶叶,由于两宋统治者的提倡、文人雅士的力行,“茶为之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王安石《议茶法》)。两宋又数次采取了茶叶专卖制度,设立官置司管理茶叶生产和贸易,放贷于民,鼓励栽茶。当时越州著名的日铸茶“多为剡茶也”。《剡录》还记录了当时出产的瀑岭仙茶、五龙茶、真如茶、紫岩茶等九种名品。茶叶产量之大、品种之多,远胜前朝。

  唐宋之际,人们由席地而坐改为垂足而坐,这种变化,需要大量的木材来制作桌、凳、床、几,剡嵊拥有松、柏、檀、栎、梓、楝、樟等丰富的木材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也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两宋时平民穿麻织品,那时剡嵊盛产苎麻,至今还有不少地方名为麻厂,估计与当时产苎麻有关。大量蚕桑、苎麻的生产,推动了纺织业和对外贸易的兴旺发达。据两宋时的《嘉泰会稽志》载:“强口布以麻为之,机织殊粗,而商人贩妇往往竟取以与吴人为市。”据传当时强口附近的梓树有船埠,每天有十只渡船的人到此来贩布,说明生产已上规模。“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引司马光语),传说除本地人外还雇请天台人到此帮工,至今仙岩一带不少村落就是天台人落户之地。该志又载:“绫今出剡县,昔所谓十样花纹者,今不尽见,惟樗蒲绫最盛”,“剡出绉纱尤精,其绝品为暑中燕服,如纟圭冰雪,虽剡之居人不能常得”,这些高档纺织品主要用于贸易,可能出口海外。

  还有,剡嵊出产的剡藤纸素负盛名,两宋时依然盛产纸张,畅销周边州郡,当时则以竹纸“名天下,他方效之莫名”,可见其时嵊地的硬纤维软化技术已达到很成熟的水平。

  解放后我市在八郑村的下五岙、下郑山、傅山村的独山、贵门村及长乐镇石阳村北的碗盏山头等多处出土了碗、碟、罐、执壶、钵等物品,是为宋代窑址遗品,说明其时瓷器生产也有相当规模。人间正道是沧桑,两宋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功不可没。

  两宋时期剡嵊先民的生存环境

  经济文化的发展,往往是多因广果,但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相对安定、能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的环境。

  从天时的角度看,两宋时的剡嵊在先后400年中没有直接受到大的战乱影响。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时,剡县地属吴越国。吴越国以“保境安民”为基本国策,比较重视发展生产,安定人心,至宋初虽然朝代更替、皇权变易,均未受波及。吴越国直至太平兴国三年(978)才纳土归宋,实行了和平过渡,这时距北宋立国已经18年了,剡县一直是太平的。北宋的主要战事在北方,与辽国和以后的金国频繁开战,对南方影响甚微。由于北宋把江南作为财薮之地,采取了一些安抚政策。尽管北宋宣和二年,剡县人仇道人(裘日新)率摩尼教徒响应方腊起义,于次年二月杀知县宋旅,据新昌、上虞,但三个月后即被镇压。偏安于东南的南宋王朝,嵊地也无大的战乱影响。即使建炎四年金将阿里、蒲卢浑攻掠越州,余县皆陷,独嵊县知县宋宗年率众坚守,民赖以安。这说明其时剡嵊发展经济文化的大环境相对较安定。

  再从地利的角度看,两宋时的剡嵊与京都的距离拉近了,再也不是当年“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了。钱镠主政的吴越国时期,定都临安(今杭州),剡县距离这个小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离不到100公里,坐船可以朝发夕至。北宋建都河南开封,也比唐时的长安近了许多。尤其是南宋,其京都临安已发展成为拥有百万人口的繁华都会,还两次移都于绍兴,对嵊县的辐射作用更是明显。特别是“临安辐射”效应,使嵊地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大大提升,信息、技术、人才、物资、贸易的流量大大增加。嵊县又是当年临安、绍兴通往台州、温州乃至福建陆上交通的咽喉,军队、客商、官员、货物往返频繁,其时访戴驿改建于东曦门外,水行用舟、陆行用车,呈现出“千车粼粼,百帆隐隐”的繁忙景象。

  又从人和的角度看,尽管两宋腐败成风,但就一个地方官而言,是否能守土尽职,为政有绩,营造起发展的小气候,对于该地经济文化的繁荣也有一定的关系。其时剡嵊也出过过昱、史安之、陈著等几位青史留名的好知县。尽管他们也是封建时代的官吏,但他们体恤民情、救济民生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官民矛盾,正如陆游在一首诗中所说:“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舞时。”

  今天,两宋王朝风雨飘摇的300年已经远离我们而去,然而剡嵊先民所留下的许多遗事,却仍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

首页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