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
做强文化旅游业。突出越剧、温泉主题,制定实施文化旅游城市规划,整合旅游资源,促进整体发展。加快推进浙江嵊州温泉旅游度假区建设,开发崇仁古镇、施家岙等历史村镇旅游线路。建立有利于度假区建设的管理运作体制,探索旅游业发展长效机制。
培育商贸流通业。以商业、商务、市场为重点,扶持发展商贸业,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优化网点布局,改善消费环境,加快鹿山路商贸步行街建设前期工作。以品牌酒店和大型超市建设为重点,繁荣发展城南核心区商贸流通业,打造新兴商业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消费市场和汽车4S店等新兴业态,建成五金机电城,建设嵊州会展中心和城南汽车城,动建城南新区国贸商城。推进供销工作改革发展,完善农村消费市场,开展农资、再生资源回收等“新网工程”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市场和谐繁荣。
发展新兴服务业。以加快推进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领带服饰家纺城、厨具电器城和真丝原辅料市场为重点,扶持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研发、金融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创意、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发展总部经济。动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力争创建成为省级园区。发展壮大金融服务业,引进新的商业银行,保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加快引进创投公司,申办新的小额贷款公司。落实国家房地产有关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新型城镇化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日供水12万吨水厂改造及配套管线、市区城北入城口改造和中心消防站工程,基本完成104国道嵊州段改建工程7标段和罗柱岙至小砩公路改建工程。实施新医院、中国越剧博物馆等公共服务项目,动建绍兴检验检疫局嵊新办事处、南马路桥和曹娥江三界大桥及接线工程。加快甬金高速黄泽互通至上三高速禹溪互通接线、上三高速互通(黄泥桥)至甬金高速甘霖互通(蛟镇)接线、甬金高速嵊州出口及配套设施、公交客运中心、黄泽江整治、鹿山森林公园二期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推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市域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衔接。完成城隍山、城西新区等区块控制性详规,编制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方案等。加快城南新区建设,完成三江B区配套路渠工程,推进城南核心区配套道路建设项目、企业总部和嵊新连接线东侧绿化景观工程,启动彭山台地规划利用工作。推进“扩权强镇”,加强政策扶持,鼓励中心镇自我建设、滚动发展,促进甘霖、黄泽与中心城市融合发展,崇仁、长乐、三界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次中心。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集中力量推进河道、市容、违法建设和交通“四大整治”,提升城区整体形象。加强市区河道监管,改善水环境。强化市容监管,加快“数字城管”建设,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巩固创卫成果,编制主要街区建筑物立面控制规划,加大城郊接合部、背街小巷环境和户外广告整治力度,探索建立城市保洁长效机制。强化综合执法,加大对违法用地、违章建设和非法建坟的执法检查力度,坚决打击各类违法建设行为。强化市区交通管理,优化交通秩序。完善交通设施,增配停车场点,逐步缓解“停车难”。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奖励约束政策,加大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力度,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加快镇级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动建城南污水收集泵站,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率和达标率。全面实施环境整治,完成新中港热电厂脱硫改造,深入整治造纸、电镀、印染等重点污染行业,强化曹娥江嵊州段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曹娥江整治一期工程。加强水源和水环境保护,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强化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重点污染源实时监测监控。抓好北大门绿色通道、生态阔叶林发展、生物防火林带等工程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