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英籍传教士谢乐门夫妇在嵊县的岁月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任樟祥 2011年06月03日15:53:36 

  英籍传教士杰克•谢乐门夫妇于1937年5月、1938年8月先后来到中国的浙江嵊县,直至1950年12月离嵊回国。他们把嵊县作为中国的第一个家,做了十多年传道的事工,度过了使他们难以忘怀的岁月。

  (一)

  谢乐门出身在基督徒家庭,八岁成了孤儿,是他的姨妈一直照顾他长大。17岁那年成为英国尼斯基督教会的成员,他响应英国内地会差会领导人何斯得关于派送200个宣教士到中国事工的呼召,于1932年秋参加了伦敦中国内地会为期两年的培训。1934年9月,24岁的谢乐门作为一名宣教士,放弃了他所担任的铁路官员的职位,开始了旅途为期六周的中国之行。当时,国民党当局调集重兵向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毛泽东带领他的军队穿越高山险谷,开始了传奇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谢乐门来到中国后,先在北方安庆进行六个月的中文学习。随后,他与一个美国同工杰米•凯斯勒一起,被安排在山西的一些城市事工。

  中国内地会友在上海设有办公室,以互通信息和工作安排。1937年4月,要谢乐门去上海商议分配未来的工作。他趁此机会,写信给刚刚结束在扬州语言学校培训的同国籍的佩基•罗宾森。两人在上海会面后订了婚。

  佩基是位药剂师,在伦敦接受了两年的培训后,是1936年9月登船前往中国的。她在扬州语言学校经过六个月的努力,能够勉强地用中文交流信息。随后,她被分配到浙江的宁海医院,从事配药师的工作。

  谢乐门被分配到新的地方——嵊县事工,于1937年5月18日到达了嵊县。处于南方的浙江嵊县与处于北方的山西,两地对比非常强烈,给了他深刻的印象。他在给英国的姨妈和姐姐的信中谈及:嵊县被高山环抱,这儿风景很美,小山都是绿油油的,田里种着稻子,色彩很丰富;这儿人们吃的是大米;这儿经常下雨,使田野得到了很好的灌溉;这简直和山西处于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

  谢乐门入住的房子以及福音堂,是民国5年(1916)由英籍传教士麦斐生经手建造的。福音堂成为当时嵊县、新昌两县基督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曾办过“三育小学”,校址在惠安寺。住房在一个山坡上,是个两层的小楼,卧室在楼上。来自澳大利亚的哈钦森夫妇已住在那里,但即将离开嵊县,去上海任新的管理职位。刚从加拿大来的肯•甘瑞也住在这里,两人成了单身侣伴,常常一起到县城一个中国基督徒家中聚会。

  (二)

  1938年6月,谢乐门与佩基在上海的一所教堂里结了婚。8月19日,两人一起来到了在中国的第一个家——嵊县。谢乐门夫妇在嵊县事工,大部分周末到县城外地去,共有14个聚会的地方,常常是星期六出去,星期一回来。9月22日,他们去了“林阁”(译音),这是一个很大的村庄,座落在优美的高山的正中央。在那里,他们顺便去了附近一个有名的寺庙,传说那里的偶像可以给人治病。当时见到有六个人在偶像前躺着,其中有一个差不多躺了两个月了,但他的状况越来越糟糕,几乎没有希望了。第二天,谢乐门夫妇带了些基督信仰的书去,被那个躺了两个月的病人接收了下来。在这个村里,他们探望了信主的人,在村子教堂里举行了聚会讲道。

  除了下乡村外,每个星期二他们去当地的监狱讲道,佩基去女子监狱,谢乐门去男子监狱。此外,他们还开办圣经学校,并在家中给年轻人开设查经班。有时,因基督徒家庭的邀请,还赶往乡村主持婚礼。几年后,除县城教堂外,乡村教堂发展到64个。

  1937年,日本侵略军对中国进行大规模进攻,中国抗日战争从此开始。当时的嵊县成了避难场所,这里每四个人就有一个是从杭州和上海过来避难的。在这里找不到工作,人们生活艰难,又是人心惶惶的。许多人到谢乐门家避难,与他们住在一起。

  1940年1月24日,嵊县首次遭受日本军飞机轰炸,整个大地都晃动,巨大的尘土堆,就像烟雾似的。短时间内,敌人扫遍了整个县城,扔下了30颗炸弹,财产损失巨大,炸死的约有50至60人,炸伤的也有这么多。此后,许多人逃到山里去了,城市里实际上没有人了。

  是年6月29日,县城发生了一场暴动,起源于可怜的人们没有东西吃。大米的价格涨得奇高,战争投机商和部分官员勾结在一起赚钱。约有4000至5000人涌进县政府,在县长办公室前游行。在晚上10点左右,听到枪声,警察或是军队想遣散人群,死了一个,伤了七个。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文章
编辑:钱徐良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