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教育改革的先驱周志由:半生革命,半生教育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文/裘冬梅 2011年11月18日11:31:30 

 

周志由扇面墨迹

  周志由,原名周锦标,字霞岑,号月村。1876年生于原广利乡石楼对村。周志由与王金发、胡士俊交情颇深,他们一起创办大同学社,一起参加光复会和同盟会。

  周志由的老家石楼对,王金发的老家董郎岗,胡士俊的老家宋家墩,同属原广利乡,且相距不远。猜想当年被称为“广利”的那片土地,这三位辛亥革命志士随便跺跺脚,全乡都要起一些震动的。

教育改革的先驱周志由:

半生革命,半生教育

  半生革命

  1903年的旧中国,是一个比较激进的年代。革命、排满、民权、天职、自由、流血,是当时最新最时髦的词语。在这种热血沸腾的大环境的熏陶下,在著名思想家宋恕的影响下,1904年,周志由与谢飞麟、竺绍康、王金发、胡士俊、张陔南等数十人创办了“大同学社”。大同学社的性质和之前竺绍康的平阳党、王金发的乌带党有着本质区别。从表面上看,大同学社只是学术团体,研究一些学术问题,其实是网罗嵊县进步人士的大本营,有组织有纲领,起着把一大帮进步人士团结在一起的作用。它宣扬中国只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才能挽回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后来,大同学社的绝大多数社员都参加了光复会和同盟会。

  1905年9月,周志由随竺绍康前去绍兴大通师范学堂。该校是辛亥革命时期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徐锡麟等人为培养训练革命武装起义军事干部而创办的一所学校。周志由跟随竺绍康赴大通的意图不言而喻。不久,周志由又赴日本留学,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科毕业。回国后,因大通学堂案被牵连,周志由只好远避他乡。风潮过后,又回到老家石楼对,与周锡庚等办起了大同两等小学堂,倡导男女同校,提高女权,重视兵式体操,宣扬民国教育。这是周志由创办的第一所学校,明显带着大通师范学堂的影子。从此,周志由一边办学一边革命,可谓办学革命两不误。

  1911年,武昌起义,上海光复,杭州光复,革命运动如火如荼。杭州光复后,王金发当了绍兴军政府的督军,周志由也随后去绍兴军政府任职。当时王金发打算以锡箔、绍酒两项捐税充作练兵北伐的军饷,周志由就当仁不让地做了绍兴统捐总局局长。这期间,周志由是全心全意的革命者。在江浙联军攻打南京时,他奉命去上海向陈其美商借枪械。当黄兴转述孙中山以“节镇东越”的话鞭策王金发时,又为王金发制匾两块,悬挂于王金发的董郎岗老家和绍兴私宅,让王金发一抬头一低头就得到警示。1912年,绍兴军政府解散,周志由又出任昆山烟捐局局长。

  “二次革命”对周志由的触动很大,他深感政治斗争的复杂纷扰与启迪民智的必要,在继续参加革命的过程中,渐渐地把精力腾放在办学教育上。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