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周志由等人筹措重建的县立中学(摄于上世纪二十年代)。
矢志兴学
1913年4月,周志由任县校(县立高等小学堂)校长。1915年,主持筹措重建县立中学。提出“提倡新学,开发民智,培育俊才,振兴中华”的宗旨。周志由一面借县校校舍(二戴书院)招生开学;一面募款兴建校舍。所聘教师多为光复会员,并以“晨钟”为校徽,寓“黎明觉醒,闻鸡起舞”之意,这就是嵊县中学前身,周志由也从此开始崭露他的办学教育才能。
1919年、1921年省视学两次到校视察,均得嘉奖,被誉为“办学勤慎,措置周详”,“管理训练周至”,聘任教师“学有专长”、“教法足称”、“成绩甚佳”;“募集经费特筑校舍,热忱毅力,尤不可及”。社会各界对周志由的评价也很高,认为他办学“卓有成效”。在此期间,还记载了校长周志由鼓励并资助学生任光去法国留学的一段轶事。
1921年9月,周志由被任命为嵊县劝学所所长。第二年,嵊县遭遇特大水灾,对办学极为不利,周志由却始终坚持劝学,推行新教学法,组织教育参观团去杭州、上海等调查考察,让老师们开眼界,长见识。1924年劝学所撤并,周志由又被任命为嵊县教育局局长。在周志由任教育局长期间,每年举办教师讲习所,他亲自担任教育讲演。1925年,他还组织了“嵊县小学教育研究会”,分国语、算术、常识、体育、艺术、训育、学校行政七个组,以“研究小学教育,共谋改进”为宗旨。是年,省视学郑彤华到嵊县视察,认为教育局长“学识优异,经验丰富”,“局内办理事项,分别处理,颇有顺序。”
这是周志由办学教育最为成功的一段岁月,也是周志由事业的巅峰时期。
1927年,中国政治风云突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嵊县发生了土豪劣绅勾结县政府,纠集地方武装,以“清党”为名,冲击嵊县党部,枪杀张本芝、华伦初,并搜捕商荫庄、钱希乃等。嵊县上空布满了血雨腥风。从此,周志由忧愤成疾,回乡休养,只以书画自娱,一管画笔,一张宣纸,打发日复一日的隐退生活。1932年上海“一二八”爆发,埋藏在周志由身上的办学热情又一次被激发。为“收容失学青年,俾免荒废学业”,以“嵊县晨钟学舍”名义,在城关事斯小学招收学生补习。后因“淞沪停战协定”签订而作罢。
1937年,一代辛亥革命志士、教育改革的先驱周志由在老家病故。他的一生,无论投身革命还是办学教育,都是救国救民的一生。多年以后,当人们再次提起这位辛亥革命志士的时候,还是恭敬地称他为“老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