嶀山
三
最主要的是剡溪口一带是谢康乐的出生与归隐之地,他在这生活了22年之久。这里氤氲着诗人的灵逸放旷之气,见证着谢家的辉煌与衰落。
太元十年(385)冬谢灵运出生于剡溪口边的始宁墅,仅过旬日,他的父亲谢瑍撒手西去。他4岁那年,叱咤风云的将军爷爷又抱憾谢世。他在这一直生活到15岁,那年孙恩之乱爆发,才离开始宁墅去京都建康。其后,风风雨雨,在仕途上并不通达,曾两度辞官归隐始宁墅。在他的悉心经营下,始宁墅不仅有了北居的三精舍,还新增南居石壁精舍,气势更显恢宏,迎来了他历史上的鼎盛和辉煌。由于江南这一方灵山秀水的滋润,山水诗也终于瓜熟蒂落,如雨后的山岚夹带着剡溪上曼妙的江雾,空灵、飘曳、清新地扑面而来。因为谢家,因为山水诗,自此以后吸引了多少风雅之士在此寻觅感叹……
公元490年,性爱山水的旷古名士陶弘景来到了这峰峦峭峙的剡溪口,不仅仅是寻访车骑将军的壮怀激烈,更多是恬淡、放旷、豁达、洒脱。还有氤氲于嶀山剡水中的山水诗魂。据陶弘景的侄子陶栩写的《华阳本启录》记载:先生于“齐永明庚午年(490),启假东引浙越,处处寻求灵异。至会稽大洪山,竭居士娄慧明;……太平山,竭居士杜京灿;至始宁岐(嶀)山,竭法师钟义山。……并得真人遗迹十余卷,游历二百余日乃还”。那时这里的陆路不好走,而水路却相当方便,陶弘景向皇帝告假后,自钱塘江、曹娥江,而至剡溪口,一路从会稽、上虞、始宁且舟且行,游览名山,遍访名士。到了剡溪口,他一定停舟盘桓了数日,因为始宁墅和石壁精舍就在剡溪口的东西两岸一带。既然是慕谢康乐而来,走一走南北两居,然后是策杖穿石门,攀嶀山,探仙君洞,登谢眺岩,游羲之坪,这是肯定的。而游览石门山,当时的线路是从剡溪口泛舟至康乐船埠,上岸后沿石门涧西行。沿途看不完的溪山秀异,赏不尽的山水绮丽。《答谢中书书》应该是陶弘景在谒访南北两居、饱览剡溪口景色、游历嶀山石门山后所作。
四
念高中时读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总是喜欢和剡溪口一带的景色对号入座,至今虽年过不惑,我仍对自己当年的想法深信不疑,这位大诗人,也是因为谢灵运的缘故,对我们这一方山水情有独钟,他四次赴浙,三次游览始宁剡溪。那时候他泛舟而来,一定徜徉于剡溪口很久很久。只有饱含深情,才能吟出如此绝唱: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这写的不是仙境吗?
剡溪蕴秀异。嶀山至今尚留有仙君洞、望仙桥、青云梯、金鸡坪等古迹。其实早在东晋时,黄门侍郎王元琳谓之“神明境”,《水经注》说是“诸仙之所憩宴名山”,故洞曰“仙君”,桥曰“望仙”,镇曰“仙岩”,这岂不正好佐证了剡溪口这一方溪山名胜不枉为“仙都”之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