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近代著名医事活动家裘吉生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马善军 2012年09月14日17:08:37 

 

  位于杭州湖滨南山路柳营巷巷口的“三三医院”旧址(即“黄楼”)  

  裘吉生虽是中医,但他坐诊看病,注重中西结合。他也一再告诫自己的门生和实习医生:“行医以活人为主,病之宜于西者用西药,宜于中者用中药,切勿有门户之见”。当时有一位癫痫病人不信西药,请裘吉生一定要用中药医治。裘吉生答应了,却在煎药时暗中加入溴化钾。结果,病人很快痊愈,但他浑然不知其中的机巧,这就是裘氏中西医结合的作用。裘吉生因病开药,认为行医看病、治病救人,关键要做到一个“活字”。那时的杭州人很怕大黄、石膏这样的重药,杭州城站铁路局一位职员的太太来看病,须用白虎汤,内有石膏,她不敢吃,裘吉生哄她:“可用荷花露代替。只怕药铺没真货,我家里有,你晚上来取。”待她走后,裘吉生就将石膏煎水冷却。晚上,病人以为是荷花露就高高兴兴地拿走了,病也很快就好了。裘吉生最擅长治疗胃病,他曾用数10年治疗胃病的经验,独创了一个方子叫“疏肝和胃散”,当时誉满国内,被称为“裘一贴”。

  自西医东渐之后,“中医存废之争”延续了数十年,但最早提出“废止中医”的是汪精卫,他自以为是革新派领袖,到处演讲日本明治维新,第一件事就是废止汉医,他的追随者最终在1929年形成了一个议案,“中央卫生委员会”悍然通过所谓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卫生事业障碍案”,认定中医“落后、迷信、不科学”,要用四十年时间给予淘汰。而中医延续千年,救治多少病人,挽回无数生命,怎么说废就废。当时裘吉生等人认为中医不仅不能废,而且还应该继承和光大,裘吉生就挺身而出,联合中医同仁,为捍卫中医事业奔走呼号。他还将长子送去上海南洋医大学习西医,认定“中医犹老态龙钟之人,虽饱尝世故,已步履跛踬;西医犹童年俊杰,英气逼人”。他告诉自己的孩子:“全球各国,文字不同,学术也无不相互为用,中西医的结合,应该叫新医学,或者现代化医学。”3月17日,全国中医抗争大会在上海总商会大厅举行,来了15省234县中医代表281人,路远地偏如香港、四川、云南、陕西等地的中医也都寄来捐款以示响应。裘吉生被推为浙江代表和大会执行主席之一,到达上海,共商对策,当时的会场和报纸上都悬挂和刊登了孙中山先生给裘吉生题辞。在抗议废止中医案的会上,他慷慨陈词,声泪俱下,还提议会议当天为“中医药界大团结纪念日”,这就是后来“3·17国医节”的由来,并第一个站出来自荐赴南京请愿。不久,他就被推为赴南京请愿的代表,为保存中医积极奔走,据理力争,并上书“立法院”,尖锐地指出:“消灭中医,乃外人挟帝国主义借中国内奸走狗实行文化侵略也。”3月22日,他与请愿团一下南京下关火车站,站内站外聚集的一千多名中医界人士顿时沸腾起来,地上还铺上了代表中医的黄色地毯,表明中医是黄帝内经的传人。当时,车站走廊上还有五百多名安徽难民,因为南京市长刘纪文建造中山路,将违章建筑拆除,他们无屋可住,准备返乡。见有新闻记者在采访裘吉生一行,便蜂拥上来,其中两人跃登台上,破口大骂政府取缔中医要不得:“安徽全省西医仅三五十人,要是没有中医,人民的健康就没有保障”。在南京请愿期间,裘吉生利用私人关系奔走会见了多位名人与大佬: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那是光复会一起打天下的老同志;蒋介石亲信、时任南京政府警卫团团长的宣铁吾,那是从前他在绍兴办印刷厂时的工人;立法院院长胡汉民,对其有救命之恩……。裘吉生的道理十分贴切:“全国中医有83万人,对全国十分之九以上的人民做着医疗保健的工作,而全国西医不过六千多人,多数集中在城市,无数乡村县份一个西医都没有,人民一旦有病,唯中医是赖,怎么能废止呢?”当时,正好有一国民党要人招请愿代表治病,欲以验证中医之实效。代表们都推裘吉生开药,结果药到病除,以精湛的医术,为中医争得声誉,为捍卫千年中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最后,在中医药界坚决反对和全国各界人士的声援下,国民政府卫生部被迫撤销提案。期间,裘吉生还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同当局反复斗争,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终于通过了由他提出的设立“中央国医馆”的建议,全国中医界抗争南京政府的活动,至此完美收官。1931年,他担任中央国医馆理事。

  裘吉生不仅是医学实践家和医事活动家,而且还是一个医普推广家。他一生致力于搜集、整理、出版医学书刊。搜罗孤本、精抄本、医稿等三千余种约两万册,但他并不自私自秘,而是旨在公开普及。针对旧时医家多守秘方、秘而不宣的流习,他破旧立新,一是在主持《绍兴医药学报》的编务后,成立了“流通医药书籍有限公司”,以市场化的手段力促医籍流通公开,促使中医药书籍得以流通发行,还亲自设计学报封面,上书一个很大的“秘”字,一人手持大锤猛向“秘”字砸去,线条粗犷,画意显豁,发人深省;二是整理古籍,编辑《三三医报》,更妙的是医报底面注明“准许翻印,版权所无”的字样,这是出版史上绝无仅有的创举;三是毕其一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