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嵊州专题 | 嵊州论坛 | 外媒看嵊 | 嵊州网视 | 国际国内 | 政务频道 | 文化频道 | 生活频道 |健康在线 |
综合新闻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国际国内 -- 嵊州专题 -- 嵊州网视
[论坛注册]  [登录]  
   嵊州新闻网 >> 图片中心 >> 图说天下
芦山地震七日祭:“悲伤过后,带着希望继续前行”
来源:新华网  2013年04月26日14:22:45

 

  4月20日,救援人员将一名受伤群众转移到安全地点。当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其中芦山县的龙门乡、宝盛乡、太平镇三地受灾最为严重。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带着温情与反思再起步

  大地震在向民众倾泻痛苦的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与灾难抗争的人间温情。

  抱着父亲等待进行手术的“最孝儿子”,19岁男孩徒手刨出被墙壁压着的母亲,母亲独自搬开上百斤重预制板救出儿子……一周以来,从灾区传来的感人故事,让人们在悲痛中感受着暖暖的温情。

  然而,回顾地震发生后的这一周,除了悲伤中的丝丝温暖,大地震还给这个社会留下一些不得不面对的思考。

  在地震发生的当天,“芦山地震是否是汶川地震余震”的话题一度引发社会争论,中国的地震预测也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从5年前的汶川到今天的芦山,“怎样跑在地震前头”,这不仅是科研领域面临的挑战,更是关乎无数生命逃离灾难的大问题。

  震后救援,在民众的爱心聚集中,满载志愿者的社会车辆,让通往震区的道路出现了“爱心大拥堵”,物资进不去,伤员出不来。从政府到媒体,“为生命让路”也成了舆论对于理性救灾的无奈呼吁。

  此外,在爱心的收集与传递中,官方慈善机构遭质疑,民间慈善机构受追捧,慈善机构如何在更加透明的机制中构建社会公信力?大地震后,中国公益慈善界不得不在民众“爱心站队”的尴尬中重新思考。

  带着地震留下的悲伤与温情,争议与反思,雅安将在震后的废墟中再起步。有评论称,当关切逐渐淡去,生活归于平静,考题才真正开始。突如其来的灾难,会激发一时的热情;漫长的家园重建,则需要坚毅和坚持。我们从来不缺战胜灾难的勇气,我们呼唤多一份科学理性和持之以恒。(文字来源:中新网)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