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从古诗中追寻长乐的美景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钱孝平 2013年09月12日17:19:54 

景与人遇,名由诗彰

  美学家们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大多数人,像我一样,对身边的山水田园之美,往往也是熟视无睹,身处美景,浑然不觉。近读家谱中的诗文,蓦然回首,家乡竟有诸多名胜美景,欣喜之余,扪心愧叹虚长年岁,不长眼睛了。

  农耕时代的读书人,虽然物质生活没有我们丰富,但他们的精神视野,好像远比我们开阔。在我们长乐一带,自宋开始聚居以来,经元,特别是在明、清两朝,始终活跃着一批读书人,在剡溪源头,山麓乡村,结社讲学,倘佯于青山绿水之间,吟诗作画,发现着美,享受着美,悠哉自然。我现在读他们的诗句,就神往这一片熟悉的土地。

  长乐八景,便是他们的发现,借以诗画,成为浙东响亮的风景名胜,很长的一段时间,引来众多名士驻足游玩,流连忘返,应和吟唱,忘乎所以。

  八处美景的命名,颇有诗意。分别是:芦峰看雨、石梯蹑云、鹿门药畦、钓台花屿、沙墩牧笛、村市晓钟、双溪走虹、三岩飞瀑。

  芦峰,在长乐南面,距离镇约3里,山上生长芦竹,是南面群山中较高的,突兀而立。冬天,平原上下雨,峰上飞雪,平原小雪,峰顶早已是大雪皑皑,因此又名“芦雪尖”;如果从西面远远看去,酷似一只倒立的大螺,为此当地百姓又叫它“螺蛳尖”。

  芦峰看雨(明•王稌)

  剡西多名山,芦峰擅灵秀。

  绝顶生白云,好雨霏清昼。

  卷帘看移时,飞泉落岩窦。

  芦峰看雨(明•钱尚直)

  芦峰当户翠崚嶒,绝顶龙湫尚有灵。

  几度试看云起时,漫空散作雨冥冥。

  芦峰看雨(明•沈旸识)

  芦竹水中物,生偏南山顶。

  风翻翠浪高,波荡百万顷。

  人家峰下住,烟岚昼常瞑。

  窗开雨帘织,对酌成孤咏。

  所录三诗中沈旸识的最好,但各诗均写出了芦峰的高和景色的奇。白云、好雨、飞泉、岩窦,芦竹、烟岚、雨帘这些意象,构成是一幅神奇的山水画。沈诗在最后还透示出自己的不得意,曲高和寡的孤寂感。不过,人生在世,又有几人能唱得高山流水?真正的诗人永远是孤独的。

  据民国《嵊县志》载:“山半有井,深不可测”。井名“龙井”,但早已被山石淹没,无可寻觅。芦峰犹在,只是满山茂林修竹,柴草封路,不好攀登。清代文人,曾结“芦峰诗社”,诗友时不时云集于芦峰,或引吭高歌,或缦声低吟,自由自在,放飞心情。为此,留下了许多咏芦峰的山水诗,留存于《钱氏诗存》内外篇中。

  芦峰西麓,原有“芦峰禅院”,院前有胡公庙,走下长长的钱家岭,岭脚还有玄坛庙,全都掩映在松竹杂树中。可能想见,那时的景致,当然是妙不可言的。遗憾的是这些古建筑,在建国前后一一坍塌,文革时期,又被荡涤无存。但如有心情,尚能在这荒山野岭中,探寻遗址,看断垣残碑,对着高高的芦峰,缅怀先人的浪漫。

  “石梯蹑云”和“钓台花屿”及“双溪走虹”这三处景观,已经不能再现了。因为南山水库蓄水后,钓台和双溪已沉库底,高高的石梯也可能是因采石而被毁。我们只能从诗中领略而已。

  石梯在村的西南约四五里的山崖边,据家谱载,“山有蹬如梯,高入云中”,《剡录》形容说“石梯极为奇怪”。是天然还是人工就不得而知了,但那时应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胜景。有诗云:

  石梯蹑云(明•王稌)

  白云足底生,清猿耳边响。

  安得王子乔,飞舄共来往。

  石梯蹑云(明•罗纮)

  石磴倚青云,闲登兴不群。

  拂林初幂历,度涧转氤氲。

  仙境深堪入,樵歌静可闻。

  尘缘看渐隔,于此挹清芬。

  石梯蹑云(明•顾硕)

  石磴高粼粼,青云足下生。

  天门如可到,吾欲一陈情。

  似向连天栈上行,到来翻笑石梯平。

  一筇残照三千级,空翠满襟诗思清。(《石梯蹑云》里人 罗存诚)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