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专题频道
漫谈嵊州的老虎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钱徐良 2013年12月05日16:48:50 

 

  三、三则虎事的传说

  《许宅村志》有一篇《美甫太公打虎》的文章,录于下:许宅村山林遍布,山林中树木郁葱、柴草丛生,宜于飞禽走兽生存与藏匿。相传数百年前在村北大灯笼、村西马面山等山林中曾有老虎等猛兽出没。美甫太公打老虎的故事就发生在与白泥坎村交界的马面山西麓之东塘面大塘边(今大塘已改建成水库)。

  美甫太公名振良,美甫乃其字。南洲许宅丁氏五十三世孙、小房朝魁公之幼子,生于明朝崇祯戊寅(1638年)。因他年高德劭辈分大,族人尊称为“太公”,村人也跟着呼之。美甫太公生性仗义强悍,学有武艺,平时常备腰刀或宝剑不离身。据传他只要用独只手就能拿起几十斤重的石鎯头捣(做)糯米麻糍(须知糯米粘性大,做麻糍特费力气),边捣边吃,五斤糯米麻糍捣毕食光(完),有一次适逢盗匪扰村,见此情景目瞪口呆而不敢向前,为示警太公随手将石捣臼(在200来斤)双手抛置于阁等(未铺楼板的阁栅上)而面不改色气不喘,匪慑威而遁。从此以其力大无比而遐迩闻名。

  某日,秋高气爽,太公游兴骤至,信步来到马面山,瞥见不远处东塘西边有一外村看鸭佬倚竿而憩,欲招呼其前来闲聊,不意呼啸声起,随即一只猛虎扑面而来,太公抽刀不及,急用双手将虎头揿住,致老虎无法动弹而咆哮不止。连忙招呼看鸭佬过来抽刀砍虎,然而此时看鸭佬早已吓得小便失禁、抖索不已,连逃跑都已无力,哪敢前来相助?太公待虎挣扎力竭正欲抽手拔刀之际,不料另一只老虎突然纵扑而至,太公在无法与之搏斗而又难以闪避之情况下,终于被虎爪伤其面颊,顿时半边脸孔血肉模糊、鲜血淋漓。美甫太公临危不惧,奋起神威,大喊一声将所揿之虎双手擎起,丢入东塘面大塘之中。再准备抽刀刺杀后来之虎时,然老虎慑于太公之威猛已逃得无影无踪。

  是时,美甫太公已年过八旬,其勇武岂不堪比廉颇、马援乎。太公受了虎伤后,延医诊治,终因伤势重且年事已高而不得愈,于清朝雍正甲辰(1724)年溘然而逝,亨年86岁。

瞻山庙的老虎皮

  嵊州文史资料第二十辑•《嵊州寺庙》中的《瞻山禅院》有这样一段记载:瞻山庙有五件镇庙之宝:虎皮、豹皮、法鼓、行相、石供桌。虎皮:属华南虎,长2.80米,高1.10米,现保存完好。据老人相传,清同治年间,五百岗闹虎患,百姓叫苦连天,连白天也不敢出门。猎户们受县衙之命前往五百岗捕虎。夜间,果然有一条猛虎窜出,月光下看似水牛般高大,张开大嘴吼声震天。众猎户手持猎器齐围猛虎。老虎受惊,高纵扑人。谁知老虎落地时,被两棵大树夹住前身,任凭它吼叫发威,也难逃厄运。猎户于是用刀捅进虎喉,杀死猛虎。所以,虎皮上没有刀疤枪痕。如此顺利获得猛虎,猎人以为定有神灵保佑,遂把虎皮捐献给瞻山庙,作为行相的座垫。文革期间,流行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把虎皮作为道具,成了舞台上座山雕的座垫。戏演到哪村,那村村民争相目睹虎皮为快。

  这两则虎事当时都没有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而只是口头相传至今。关于《美甫太公打虎》这篇文章,笔者曾电话采访过《许宅村志》的主笔丁名瀚老先生。他说:美甫太公确有其人,在《南洲丁氏宗谱许宅派》中,他的生卒年清清楚楚地记载着。因为他没有杀死老虎,所以家谱没有记载这件虎事,不过上年纪的许宅村老人都知道这件事,是世代口头相传的,应该是真实的。

  《嵊州寺庙》中《瞻山禅院》的这宗虎事是原嵊州市宗教局局长施钰兴收集整理的,当时他采访了四、五个老人,有《中国印刷史》作者张秀民、越剧艺人张荣标,还有几个上了年纪的如张四维、张荣汀等老人,说法基本一致,只是在时间上略有出入。施钰兴经过综合分析确定此事在同治年间左右。更重要的是这件虎事有嵊州境内唯一保存着的虎皮作证。

  施钰兴在《嵊州古戏台》(未印稿)中,还写有这样一件虎事:

  竹氏于明末迁居于古岩村。四周高山耸立,到处是悬崖绝壁,岩石重叠,古松参天。半山有个老虎洞,老虎出没其间。竹氏的祖先原在里东,竹氏太公本来是个财主,后被族人陷害,家破人亡。竹氏太公的两个儿子逃难隐居于此。兄弟俩在山湾底开垦了几十亩土地,因藤葛满坂满坡,土名藤坞坂。竹氏兄弟的后代常常遭受虎患,多次组织打虎都没有绝迹。到了清晚期,一天清晨,天下大雪,居住在村边的一户主妇烧好早饭,开门时遇见一对老虎坐在门口,主妇吓得退了回来,老虎随脚跟进。主妇急中生智,忙躲进灶间,一边“老虎、老虎”地叫着,把睡在屋里的丈夫叫醒,丈夫抱着孩子破窗而逃;一边把灶堂里刚煨熟当早饭的芋头丢给老虎,老虎饿得发慌,见有好吃的就一口吞进,主妇把芋头都丢完了,老虎还不走,她把一个秤砣塞进火堆里煨,煨红后丢给老虎,老虎也一口吞下,被秤砣烫死,另一只老虎见同伴倒地拔腿就逃。从此,虎患绝迹。

  古岩村位于鹿山街道(原新市乡)。这则虎事在古岩村村民中代代相传着。施钰兴母亲的娘家是古岩村。据施钰兴说,他的小外公竹法灿(曾任古岩村三十多年的党支部书记)还能说得出这位给老虎喂芋头的妇女是他的哪代太婆呢。据1983年编印的《嵊县地名志》“古岩村”条目载:据传,300多年前,此地名叫藤坞坂,半山有个盘踞老虎的洞。祖先竹氏兄弟在此定居后,称为虎洞岩村。1945年有个教书先生提议,现在老虎已绝迹,可改称为古岩村。因古代的岩石依然存在,虎与古当地读音又相近,遂以为名。

  四、几则疑为非真实的虎事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滩赫赫有名的鸳鸯蝴蝶派文学早期代表作家之一的徐哲身在《大清三杰》中写有这样一件虎事:

  我们白岩村的老宅,乃是依山为屋的,所以五层楼上,还有花园草地。先祖妣童太夫人在日,即在那个花园草地之上,盖上一座茅竹凉亭,凉亭紧靠先祖妣的卧房,由那卧房去到凉亭,必须经一座七八尺长,二尺多宽的小小板桥,桥下便是万丈深坑,五层楼下的佣人,每日总在那个坑里淘米洗菜,有时昂首向上一望,好比上海南京路上望着先施公司最高一层楼上,还要高些,因此板桥的左右,复用几根竹子,做成桥栏,以防不测,当时无论何人走过那座板桥,从来不敢扶着桥拦,往下一望的。

  有一年的夏天,先祖妣正在那座凉亭之上,和那族中父老围坐纳凉的当口,陡见一只极大极大的斑斓猛虎,就朝她们人群之中奔去,大家自然飞奔的四散逃开。那只猛虎,因见板桥那边,还有屋宇,不知怎么一来,就向那座板桥之上奔了过去,不料虎的身体巨大,板桥太窄,倒说一被虎的身体一挤,左右两边的桥栏,顿时折断,那只猛虎,也是他的晦气,砰的一声,堕落桥下坑里,立时跌成头碎骨折,一个身体,成为数段,一种惨怕的样子,连那一班久与鹿豕为伍的乡下人见了,都没胆子前去正眼睹它。先祖妣自从瞧见跌死那虎之后,常常以此为戒,不准先慈以及乳媪带我前去定省。这句说话,还是我在一周岁的当口。

  徐哲身,嵊州市仙岩镇白岩村人。此节录自《大清三杰》第八八回“见白猿晚年生蠢子,坠黑虎垂暮怜冢孙”。笔者看了之后,以为是真事。前些日子,笔者去白岩村观看曾为清朝二品官的徐春荣(徐哲身的父亲)的故居,并就徐哲身写的五层楼和老虎掉深坑的事问了一些老人,他们根本不知此事。徐哲身生于1884年,如真有此事,肯定会流传下来。更有甚者,白岩村连五层楼也没存在过。只是有这样的传说:徐春荣曾想建一幢五层花楼,已经建了三层,想建四五层时,被人告到清廷。据说当时清廷有规定,民间不能建五层高楼,只有宫廷才能建造,所以清廷快马通知嵊县知县到白岩巡查。知县坐轿到了白岩村附近的大湾村,碰到了一个相熟的人。此人帮徐春荣说了好话,说像白岩村这样的深山冷墺,根本没有五层楼。知县才打道回府,徐春荣也停建五层花楼,而改建为三层。当然以上有关徐春荣想建五层楼而未成的事,也只是传说,不知是否确有此事,然而徐春荣建的三层花楼确确实实存在过。由此看来,徐哲身书中描绘的虎落深坑的事也属子虚乌有。

  《嵊讯》第五期有一篇文章《化龙门》,讲了嵊州城门“化龙门”的来历,也与老虎有关,作者用了一个叫“裔”的化名,据说此人是一位嵊籍台湾老人,名叫俞昌裔,是嵊县旅台同乡会第二届理监事成员。也不知此事是古已有之的传说还是新编的故事,讲得很玄乎。

  《嵊讯》第十八期还有一篇《打虎英雄裘克虎传奇》,读起来完全像虚构的故事,偏偏也刊载于作为文史类的书籍《嵊讯》中,有误导后人把它看成史实之嫌。文章中说到打虎的地点为嵊州五百岗,时间道光年间,打虎英雄的名字叫裘克虎,崇仁人,一件小小的打虎事,拖泥带水地写了3700字。文章还把裘克虎杀死的老虎的虎皮与1995年为庆祝嵊州市撤县设市在天华商场二楼展览过的虎皮(就是瞻山庙的那张老虎皮)联系起来。因为这两则虎事都很虚玄,这里不再赘述,读者如有兴趣可自己参阅。

  五、近代虎事

  1986年县志办在筹编县志时,征集了许多本市动植物资料,现采撷其中的虎事,录如下:

  雅璜乡文化站裘法进收集:在解放前,老虎在本地有所发现。曾有一个名叫朱敬才的老猎户能造射老虎的弓箭。当老虎经过时,箭射中老虎的身子,它用舌头舔血,箭头用毒药煮过,以致身亡。在七十年代,长坑村曾有一小女孩,在雾露尖(诸嵊交界)打猪草时,发现一只乳虎,她以为是小猫,把它捉了回来,不过没几天就死亡了。

  卮山乡(现属下王镇)前岗村俞瑶章收集:老虎流动性很大,原出现在复卮山周围山脉纵深。前岗村在二百年前有句名谣:“前岗大岭头,有天无日头,雾露绕山头,老虎蹲岩头。”说明那时树林成荫,草木丛生,在天气变化,雾露绕山头时,老虎会在岩石顶上蹲着。我们从老人那里听到在三十年代前岗村边有老虎路过好几次,不过只看到老虎的脚印,无人亲眼见过老虎。

  玠溪乡(现属贵门乡)玠溪村郑承璜收集:1982年曾在里仙坑、金家坑一带发现过江南虎。

  原中共三界区委副书记相生余同笔者谈起过他母亲的娘家老虎进屋的事。相生余的母亲名叫张小香,娘家是崇仁镇里高湖头村。它位于五百岗,在崇山峻岭之中。虎事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张小香十来岁时。山区人家都很穷,没什么可偷盗,所以院内的门常虚掩着,再加上为了节省灯油,往往睡得早。有一次,一家人已睡在床上,不知何时进来了一只老虎,来到床前。张小香的母亲就着月光,看得清楚,是一只老虎。她大着胆子对老虎训斥道:“畜生,出去,出去!”老虎也就乖乖地出门而去。相生余的母亲在世时常同家里人谈起那次遇虎的事。

  另外一位朋友讲了以下的两则虎事:

  在1953年到1954年左右,黄芝塘王化虎和一些人到四明山清富湾去挖掘中药材龙丹草。他们在一座岩山顶上挖掘,不经意间往山岩下看,看到一只像小牛般大小的老虎坐在那里。在一起挖龙丹草的人小声地说:“不能惊动它,我们慢慢走开好了。”他们随即收起工具离开了。

  1964年前后,明山公社大洋村村民宋伯全到四明山去砍柴,突然看到山上蹲坐着一只老虎。他看到老虎后,立即就逃,回家后,大病了一场。

  有关黄芝塘王化虎在四明山遇虎之事,笔者电话采访过王化虎的儿子王利庆,要他父亲确认一下是遇到了老虎还是金钱豹?王利庆后来回电说他父亲所见的确是老虎。

  此外,1983年和平乡(现属下王镇)的童家坞村发生过老虎连伤四人的事,笔者另有一文作专题介绍。

  本文林林总总地把笔者收集的和朋友友情提供的嵊州虎事一并收录于此,其目的是作一集中介绍,使之不随岁月的流逝而失散乃至湮没,同时希望能抛砖引玉,读者朋友也能把听到的虎事撰写成文,刊发到嵊州的文史类杂志中去。

  (本文作者:现任职于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注释

  ①:金午江、金向银《谢灵运山居赋诗文考释》第76页。

  ②:道光《嵊县志》卷十一艺文第15页。

  ③:道光《嵊县志》十三艺文第23页。

  ④:康熙《嵊县志》卷三灾祥志第52页。

  ⑤:康熙《嵊县志》卷十二人物传•孝义第10页。

  ⑥: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1990年上海古出版社出版

  第758页

  ⑦:同治《嵊县志》卷二十六杂志•轶事第16页

  ⑧:民国《嵊县志》卷二十二列女志•贤媛第31页。

  参考资料:

  康熙《嵊县志》

  道光《嵊县志》

  同治《嵊县志》

  民国《嵊县志》

  《嵊县地名志》1983年编印

  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1990年上海古出版社出版

  金午江、金向银著《谢灵运山居赋诗文考释》

  《许宅村志》

  徐哲身著《大清三杰》

  《嵊讯》第五期、第十五期

  《嵊州寺庙》施钰兴、凌仲江、相生余、马善军提供的资料。

首页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