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霖镇黄胜堂村的文化广场上,吕秋英带着年幼的孙子正在戏耍,欢声笑语远远传来。吕秋英告诉记者,这些年村子的变化太大了,家门口有了休闲小广场,泥洼路改成了水泥路,周围的垃圾都清干净了,村子变漂亮了……
黄胜堂村是绍兴市文明村、卫生村,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实施,这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更令人可喜的是,村民养成了自觉爱护家园的习惯,不再乱丢垃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缘于该村上行下效,自愿组织起来的义务宣传队。
首先,村干部带头不随手丢、随地吐,然后将这种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传达给10个村民小组长,再由村民小组长向村民代表逐一宣传。一帮十,十传百,让环卫意识深入每位老百姓的心中。
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该村的“娘子军志愿队”。该村妇女主任李幼芬与村里的家庭主妇闲话家常时常会向大家讲讲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潜移默化中,她们也有了较强的卫生意识,然后由她们劝说家中的丈夫文明言行,同时教育子女提高素质,这一招为改变村庄环境卫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环境卫生要靠大家维护,我们当然有责任劝说身边的亲戚、朋友共同爱护美好的家园。”村民韩湘君也是“娘子军志愿队”的一员,在她的劝说下,不仅家人自觉将垃圾倒进垃圾桶,而且偶尔看到其他村民乱丢垃圾他们也会上前劝阻。
行走在黄胜堂村,村道整洁干净,排排绿树沿道种植,不时可见环村而过的水渠中游弋嬉戏着几条小鱼,点缀以淘洗蔬菜的农妇,一幅恬静的乡村图画立现眼前。但在过去,这里的环境却不尽如人意。据该村村主任俞江农回忆,以前村民们公共卫生意识极为薄弱,加上缺少管理,有的村民将生活垃圾随便往外倒,“你倒我也倒”就形成了垃圾点,田边、路边随处可见散落的垃圾。
随着政府治理垃圾围村决心的加大,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2012年黄胜堂村设置了75个垃圾桶和7个垃圾房,合理分布到村道巷道处。此后,村民的生活生产垃圾处理分三步走:农户将自家垃圾丢到附近的垃圾桶,并禁止焚烧产生有毒有害的垃圾;垃圾桶垃圾满了之后,由保洁员收集并转移到垃圾房或垃圾中转站;由甘霖镇负责清运中转站内的垃圾。
村支书吕小明介绍,保洁制度的完善、村民公共环境意识的提高是该村保持环境卫生整洁的两大法宝。“垃圾一定要日日清,有时一天清运一次,有时一天清运两次,这是规定,也是良心活,我得干好了。”清运员吕柏军说。
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的旧貌已成为记忆。如今的黄胜堂村,村容整洁,村貌和美,村民们谈及此,个个笑容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