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来,裘水娟用孱弱的肩头挑起了家里的重担。生活的艰难让她的头发过早发白了,手指关节也因过度劳作而变形。可是她坚信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的。去年,她被评为嵊州市道德楷模。
裘水娟的家在王院乡培坑村西山培自然村,1970年,她从同乡的王院村九里盘自然村“调亲”过来,与一个叫陈荣伟的男子结为连理。陈荣伟19岁时便患有骨髓炎,右腿腿脚僵直得像一段木头,不能屈伸,只能直脚挪步,所以穿脱裤子、鞋袜,都得靠别人帮忙才行。婚后,裘水娟成了他生活中的左膀右臂。
1973年,陈荣伟的右腿出现病变,需要立即手术。一大笔手术费将这个家顿然逼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但裘水娟没有放弃,为在生产队挣得更多的工分,她与男劳力干一样的苦力活。后来终于攒足费用,她就送丈夫到当时的县城做了手术。随后的几年,医院成了他们常去的地方。
转眼到了1987年,这个贫寒的家渐有起色,两个孩子也渐渐长大。靠着吃苦耐劳,好强的裘水娟也想造一座新房。背木材,背水泥房梁,准备1000斤水泥、40000块砖头……家中的一砖一瓦,都是靠着她的脊背撑起来的。
“勤勤恳恳就能过上好日子!”这个信念一直支撑着她,但此后19岁的小儿子溺亡,还是让这个乐观的村妇消沉了一段日子。冷静下来,她意识到这个家离不了自己,有一大家子要照顾,公公婆婆、丈夫、大儿子……
“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我们盼着两个孙女快快乐乐地成长。”花白的头发下面,老人那张写满了苦难的脸露出了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