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番五次入企破题——来自经济开发区(浦口街道)的蹲点报道之三
“200万元的贷款,所有的审批手续全部通过了,预计下个星期可以到位了。”昨日上午,经济开发区(浦口街道)经发局局长徐德松第一时间将这一好消息致电溪滩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魏一中,并相约半小时后到公司看一看正在安装的全自动榨面生产线。
“溪滩食品”是绍兴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这几年来发展得很快,特别是将嵊州传统农产品——榨面,通过品牌经营,使得“溪滩”、“懒得动”、“一碗天”、“心里面”等系列新产品有了较好的市场前景。但狭小的生产厂房和陈旧的生产设备,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只有通过技改投入才能扩大产能,深谙这一道理的溪滩食品公司打算投资2000多万元,在占地20亩的土地上建起日产70吨榨面的生产线。但公司在技改过程中,“融资难”成了最大的发展瓶颈。
“年初,我们经发局在走访企业时了解到,有60多家企业普遍反映融资难,溪难食品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徐德松说。但是,现在企业主的金融安全意识越来越强,谨慎的结果是导致企业之间相互担保难,确实,一旦一家企业倒下,出现的“多米诺骨牌”现象将会使地方经济的发展遭殃。
“作为我们政府部门来说,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才是真正做实事。”3月初,徐德松从朋友处了解到,在上虞有一家叫浙江京虞信融资担保公司的专业融资性担保机构,能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通道。在开发区领导的支持下,徐德松请来京虞信公司的专业人士,与10多家急需融资的企业进行对接。“往往压死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如果没有200万元贷款的到位,我们公司的生产状况或许会很被动,所以我们很感谢开发区领导对我们的帮助。”溪滩食品公司分管生产的薛江经理坦言。
“工作快节奏、办事高效率、服务优质化。”这是经济开发区一直以来对干部提出的工作要求。昨日下午,我们来到机器轰鸣的浙江睿达电器有限公司车间,与经发局副局长崔鸽一起,找到了正在新车间巡视的总经理魏根。
“按睿达目前的发展态势,可以申报市里的新锐企业,您看一下具体的条件。”崔鸽边说边把相关的申报材料递过去。而在两个月前,水电路等“三不通”问题却还是魏根的头痛事,正常开工似乎还遥遥无期。
那时,睿达公司从台湾购买的1000多万元设备已经在路上,可通往公司门前那段约150米的道路依然破烂不堪,精密度极高的生产设备无法顺利运抵。怎么办?正当魏根急得团团转时,崔鸽来了。通过他的多方协调,短短几天时间内,路浇好了,电接通了,自来水也送到了工厂。魏根说,自从落户经济开发区,这些干部总是三番五次地走访企业,跑东跑西为他解决困难,让他这位来嵊创业的外地人很是感动。
“企业发展即是心安,能够帮助企业发展是我们开发区干部的共同愿望。”诚如徐德松所言,这几天一路的跟随,让我们有了同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