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九里斜村史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施钰兴 2014年06月13日16:19:21 

 

  六、众姓共荣,和睦相处

  九里斜村有求、蒋、卞、张、徐、陈等姓氏共居。虽以求姓人口最多,但众姓聚居,团结和睦。尤其是在清晚期沈、蒋、卞三姓共同建立祠堂(俗称下祠堂),祭祀三姓祖先和开堂议事。

  《九里泉求氏宗谱》所载《约长蒋元俊张士珩等》一文,记录了求心位祖上,在雍正三年棺木厝于百家庵龙首。住庵僧人慈运和尚与心位的伯父文达谈成协议,慈运和尚圆出庵山一丈二尺给心位祖上建坟安葬,心位家划出相应土地调换给庵。事过多年,村人筹资修乡主庙,看中百家庵山上的三棵合抱大树,而这三棵大树正好在心位祖坟的后山岗上。一旦砍伐,有不利于风水的说法。于是发生口角。村人蒋元俊出面调解,最后议定由心位出资4000铜钿给百家庵,买下坟后土地和三棵大树,并划界定桩,妥善解决纠纷。在解决纠纷案中还有张士珩、徐天明及求氏宗人。由此可证,就有一家有难,众姓相助的和谐村风。

  七、先人德业,后世榜样

  在《九里泉求氏宗谱》中记载了不少孝子、名贤、慈善、战争等等历史事迹,现按年代顺序记录于下:

  1.茂伦公割股救母

  茂伦公家居求家坎,为人禀性至孝,对母亲极尽孝道,是一位出了名的大孝子。一次其母费氏生病卧床,茂伦多方请医,但都效果不佳,病情益重。他目不睫交,衣不解带服侍娘亲。在母病危急之际,想起古人“割股救母”的故事,毅然从大腿割下一块肉,和药放在一起,煮给母亲吃。也许是孝心感动了上天,吃完肉药后没多久,母亲的病竟然痊愈了。又十数年后,母丧葬于九里泉牛过潭。茂伦在墓前筑室守墓三年,以尽孝子之道。

  2.民敬公乐善好施

  民敬,字端甫,清松公长子。性和厚,行笃敬。少入书塾,勤奋好学,塾师十分器重。咸丰末年(1861),洪杨败,余党鼠嵊,所至剽掠。公被掳略,时年仅十五。越三载得归。兵荒马乱过后,田庐荒圯。中等人家犹不能自给,民敬公布衣疏食,刻苦自励。家庭元气得以恢复,渐渐走向盈余小康。民敬公中年丧妻,正是祸不单行,又遇儿子夭折,自己染上目疾。有人劝其宽闲自适。公曰:一旦松懈,薄产必将萧条,何以面对先人?如是夙夜操作,操劳如故。公自奉勤俭,至乡有义举,辄倾囊相助。庚戌年修葺宗祠,乏资不能成。公叹曰:宗庙不修,子孙之责也。欣助五十余贯。旧村有火灾,公立水龙会,始获保安。村西南至山王、封田岭,路皆崎岖泥泞,公集资修之。己亥夏大水,毁坏打石溪、双溪两桥。倡建者以事就商于民敬公,公捐助外兼任董事。北山学校创办,欣然助百金,学校为其立长生牌位供养。他死后,求氏续修宗谱,续弦曹氏秉承丈夫之志,助五十金。

  3.顺礼公尊称“大善士”

  顺礼,心荣公长子。清末民初人。幼有儒雅之风,父老莫不刮目。及长,从事田亩,躬耕乐道。凿井耕田,勤俭累积十余年,家颇小康。其性慈善,好为公益。凡修桥建路,不惜金钱,并躬行参与。夏日施茶,冬日施汤。分送药饵,救济病人。一时村妪乡童,均称其为“大善士”。

  4.官佑公乡医施药饵

  官佑,字笑玉,绰号弯嘴。求宝清二叔。赋性刚直,意念慈悲,平居慷慨,好施乐善不倦。尝谓良相不如良医,故上溯歧黄之学,力求刀圭之方。村人士子以疾病求诊,无不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对于贫苦无力之辈,尤悉心研究,施予药饵,大有韩康救世之风。乡人有争执,则常以鲁仲连自任,苦口婆心,排难解纷。乡人之受恩惠甚多,称颂不已。

  5.世加公创建树人书屋

  顺正子,讳官上,字世加。生于嘉庆癸酉(1813),卒于光绪乙酉(1885)。少读书,及长好居货,经营贸易,颇获其利。居家严谨,必内外整洁,长幼有序。生平慷慨有志节,与四近名士交往。乡主庙西有地数丈,系合村水口地脉攸关,公集议培植茂林修竹,合村得以庇荫。宗祠右首有废址,公倡议建立“树人书屋”一所,规模宏敞,为培植后人深谋远虑。

  6.弱女子卖身为佣孝婆婆

  宝清的堂兄玉清,娶黄氏为妻。家徒四壁,清贫莫名。黄氏绩麻织屦,苦撑家门,时有起色。不幸丈夫玉清得疾,黄氏投医问药,不辞艰辛。家资荡尽,丈夫亡故。年甫二十一。变卖嫁妆换得棺木,以尽丧礼。扶养一子民法成人。民法取舒氏,婚后不久病逝。舒氏有孝行,因家贫,不得易卖身为佣,供养婆婆衣食。两氏守节终身。县衙得悉此事,请命于朝廷,遵例建牌坊,并颁“苦节流芳”额文,以示表彰。

  7.积善之家有余庆

  求宝清是九里斜村自学成才的青年才俊,官至处州盐税局长、存记知事(相当候补县长)。纵观《求氏宗谱》,理出宝清家史,印证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发展规律。

  祖父顺经公——孝子勇士加善士

  顺经,心悦公幼子。天资敦朴,品行端庄。出入俱奉父母之命,事兄以敬,处世以和。因家素清贫,辍学从农。父母病在床第,亲事汤药,无稍倦一夕。与妻琴瑟和谐,克勤克俭。乐助修桥铺路、创庵建庙及凉亭施茶等资。咸丰辛酉冬,长毛窜剡,村里办起练团,不但入团操练,参加围剿长毛之战。还在家道清贫之际出资助饷。得到县令的匾额褒奖,被乡人称颂为“善士”。长毛过后,回家事农桑、课子孙。家道渐富。

  父亲官佐公——慈善勤俭重教育

  官佐,顺经公长子。一生从事农业,躬耕乐道。年轻时,瞻事父母,恪守孝道。不事嬉游,心性无欺,待人以忠;长大后,无尔虞我诈,平生之言久而不忘,以信立业;至其老,足不越矩,护身不辱公庭,而谦卑持躬,礼让接物,笃敬于人。因发大水,冲坏双溪、打石溪两桥,有碍百姓通行。官佐公董其事,慨然乐助双溪桥三十贯,打石溪桥五十金。而村前弹路直达石山屏、王院等处,助洋二十元,兼任董事。一生秉承父志,乐善好施,修庙、修祠、施茶、舍棺等不胜枚举。

  官佐少入学,因家里农事忙逼,承父命辍学。随父披星戴月,毋稍宽暇。诸弟官佑、官滨、官超长大渐能帮忙,官佐奋力当先,以穑事为己任,安排农事,命遣诸弟,耕耨先后一一如法。兄弟协力,利获百倍,陆续增置良田美地,家益富饶,为本村冠。虽由顺经由贫转富,但家道殷实,起于官佐。

  官佐重视教育,将四子送入学馆读书。他中年丧妻,德配王氏病故,长子宝清哀告弃学。公慨然曰:“吾生平不学,寸功未建,岂因尔母之故躭误学业耶?”由是宝清收泪向学,益自勤奋,始成人才。

  求宝清——孝子忠臣一清官

  宝清,官佐公长子。生母王氏抱病在床,宝清延医调治,亲尝汤药,不敢借手他人。生母死后,事奉继母袁氏,一如生母。起敬起孝,为诸弟表率,而诸弟亦皆效仿。一家和睦,家道益兴。

  宝清天资聪颖,幼年入塾读书,发奋勤学。长大后赴保定学习律法(政务知识)。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入热河幕僚,历任刑名、钱谷两课课长。二十八年(1902)报捐府经。由热河道台委任为热河警察总局文牍(文书)。继尔,由文书升科长。三十年(1904),由热河都统委任为都署文案(秘书);三十四年(1908),由热河道台委任为总务科长;宣统三年(1911),由热河都统又委任为都署文案(秘书)。

  宣统三年八月廿三日武汉起义,清帝逊位,宝清南下。初任民国政府金山场盐事长(金山盐场负责人),继任许村场盐事长,兼任厦河盐税分局委员。宝清秉公办事,铁面无私。任金山盐事长时,将场内用陈规陋习搜刮瞒报的万余银元上交国库,充当军需。任许村盐事长时同样将小金库里的五千多银元纳入国库。后任处州盐税局长。盐场、盐税官历来都是肥缺,一任下来,腰缠万贯。而宝清卸任时,宦囊萧然,两袖清风。在他任职过的金山盐场、许村盐场,老百姓为感谢他的德政,树立了《去思碑》作为纪念。浙江省都督汤寿潜特别为他题词:“见利勿取,大开廉洁之风,藉作佐光复之治并给化私为公。”制成匾额相赠,以作褒奖。时任浙江财政司长张寿镛赞曰:“居心坦白,立志表廉。不避权贵,不避险艰。”

  晚年闲居家乡期间,以做公益为乐。

  八、山区特产,当数早笋

  九里斜村自古有早竹笋、板栗、茶叶、竹木等特产。改革开放后,新发展了雷笋、香榧等经济作物。以早竹笋最具代表。

  全村早竹面积达1000亩以上,村周山坡上自然生长着纯野生早竹。以出产鲜笋为主兼晒笋煮菜。全村每年出产鲜笋15万斤左右,户均500斤以上。大宗鲜笋主要运往绍兴、杭州等地,小宗散笋运到甘霖、崇仁批发出售;过去家家户户有笋囱。笋囱用竹片为经,竹篾为纬,编成槽形囱壳,再在囱壳里外糊上黄泥,做成笋囱。笋囱分八尺、六尺、四尺,根据制作笋煮菜多少而定。笋囱底部放青炭,顶部放竹帘。竹笋烘制有两个品种,一是笋煮菜,二是笋干。

  笋煮菜烘制过程:笋切成细片,与腌制过的咸菜(一般用韭心菜、雪里蕻等)煮透,从锅里捞出笋菜,待冷却、沥掉滴水后摊在笋囱的竹帘上烘烤。

  笋干烘制过程:竹笋去壳后大的对开或四开,小的整株。在锅里煮熟后捞起,待沥尽滴水放进笋囱烘烤。

  不论笋煮菜还是笋干,经底部炭火缓缓烘烤,烘干为止。笋煮菜和笋干主要用于出售,也是自食、送人的上等食品。

  (本文作者:现任职于嵊州市委统战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