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笔者与年近八十的两位友人分别收集到一块古门牌。吕友收集到的这块门牌的内容是:“嵊县第三区松溪乡、罗松村、第三O号、30”,其特征是:繁体字,分四行横排,从右至左、蓝底白字,搪瓷材质,面积为10厘米×14.5厘米。王友收集的这块门牌的内容是:“嵊县第三区万石乡、相家亭村、第一五号、15”,其特征与吕友的那块一样。而笔者收集的这块内容是:“嵊县第三区石横镇、三槐巷、第三四号、34”,除面积为12.5厘米×15.5厘米外,其它特征与前述两块相同。据现《嵊县志(修订本)》第62页所载的内容,石璜称为第三区的时间为“民国21年6月”,即1932年6月,可见这三块门牌的诞生离今已有82年。
罗松村、相家亭村、三槐巷(在石璜一村)这三个村是现称石璜镇而古称为罗松乡中的辖村。据现县志(修订本)第57页,从1911年起罗松乡改称为辅仁乡,直到1949年解放前夕,仍称作辅仁乡。1932年装置这三块门牌时却不称辅仁乡,而是将辅仁乡一分为三,从北至南依次分称为:松溪乡、石横镇(仅有石璜村)、万石乡,可见乡、镇的规模变小了。因民国县志和现县志没有对这三个乡(镇)名作记载,更没有对当时乡(镇)名的变更作说明。为此,笔者带着这个疑题,到家谱中去寻找合理的解答。综合有关文章及实物提供的史料,对“松溪”、“万石”、“石横”这三个乡(镇)名的来由,作如下的解读。
“松溪”乡名的来由
松溪,又称罗溪,原是石璜江1911年前的古称——罗松溪的简称。家谱中的松溪是从宣家岗为源头的梅溪开始,经三溪村出溪口村,南流至相家亭村、芭脚外村注入长乐江前的这一段溪江。溪口村以北的溪江从岩山、峡谷中穿过,江面窄、落差大、水流急;出溪口村南流的石璜江,地处嵊西盆地的平原地段,江面渐宽,落差较小,流速放慢,遇到台风暴雨,洪水常常会冲破当时不牢固的堤坝,在溪江两边形成大片的湿地森林,成为能种茭白的浅湖,现石璜村、沈村的东面千数亩的田地称作茭湖坂。松溪东西两侧岸边耕地良田多,村庄密。
“松溪”这一溪江的名称逐渐演变成乡一级的人居地名。吕友收集的这块古门牌是其一例,而在石璜镇沈村的《沈氏宗谱》上有更多的记录。《沈氏宗谱》的全称是《石姥岭派松溪沈氏宗谱(追远堂)》。石姥岭派是沈氏先人迁居嵊县后的总称,在嵊县各地有十多个沈氏后人集聚处。其中之一的“松溪沈氏”主要是指现石璜镇沈村的沈氏族人,现该村全村932人,沈氏族人有751人,占80%多,此外还包括石璜镇庙下坂村的30多个沈氏族人和石璜镇天星村70多位沈氏族人。由此可知,“松溪沈氏宗谱”中的“松溪”已从溪江名称演变为含数个村子的人居地名。
至于罗松溪及其周边环境古时的情况,在《松溪沈氏宗谱》上有多次的记录,现摘录其中二篇文章中的有关内容:
乾隆六年的谱跋有这样一节:“今约其山川人物土俗民风之尤者,萃为一赋,使览者知舆图之瞭若指掌,可无事游览焉,因为之赋。赋曰:剡邑山川罗溪称最,源出仙家岗,流合相家亭,清流派湍,映带两岸,聚族土着远胜三都,以故地钟人杰。”
作于乾隆六年的《游罗松溪记》有如下记载:“(万石君)庙前东行三百步有土阜在路傍,即朱道士杀两头蛇化黄金处,今里号断金者本于此(石璜、沈村周边的古称)。路回而转有庵……庵后大洋一望平夷,素号石璜坂,周围二十余里,聚族土着者十有余庄,中无土垄亦无杂树,阡陌鳞列,当兹麦浪风湧,汪洋澎湃,似乎洞庭湖渚之胜。……复行二里许,第见树木荫翳,禽鸟上下,古墓星列,芳草丛茂,号薛家园者,前带罗松溪水,后拥夏相山头,水绕山回土阜平旷……前行一里许,路绝高岸,岸逼深溪,此正罗松溪也。……今之游,依依不忘者何欤?盖山水之乐得于心寓于游而不能忘耳!……于是复从而歌之,歌曰:千古罗溪兮,清流鱼泼泼兮,满洲抚古松而盘恒兮,栖鸟飞投道傍之塚累累矣……。”
上引的二节文字,说明了古代罗松溪周边的地形风貌及地名来历,而重点说明罗松溪因是“剡邑山川”、“称最”,是“游而不能忘”的“山水之乐”,于是人们就将此地称作“松溪”之乡了。这同今人将石璜江上游地属石璜镇域内的漂流区,不冠“石璜”漂流,而冠以“百丈飞瀑”漂流的称呼是相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