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家乡旧时建房习俗拾零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俞慧君 2014年09月10日16:31:33 

 

  上梁具体过程为:

  1、祭梁。上梁日,一般由主家将未剥皮但已粗略去除枝桠的脊梁(也称主梁)由存放的地方抬到新屋正堂。父亲扛着梁头在前,长子扛着梁梢在后,或是由大儿子扛梁头,小儿子扛梁尾。放置时,梁头朝东,梁尾朝西,不能落地,或以绳子吊起,或搁搭在两只三脚“马”(用木头交叉成的支架)上,忌被人跨坐,尤忌妇女从梁上跨过。木匠临时加工制作栋梁,并在梁上钉铜钱、贴红纸、挂红布或贴“八卦”阴阳鱼图,上书“上梁大吉”、“福星高照”、“旭日东升”或者“姜太公在此”等语。主家设八仙供桌于正堂,祭各方神明。摆上“三牲”即连皮猪肉、全鸡、全鲞一盘并插上筷子五只,长三尺、百根以上的长寿面一盘,板油及猪肠一付,活鲤鱼一条,豆、米、茶叶一盘。左右置两个托盘,盘上放糕点、糖果、馒头、红包。左边托盘上还放有砖刀、泥刮,此盘果品酬谢泥匠享用;右边托盘也放着墨斗、角尺,此盘果品酬谢木匠享用。斧头、墨斗、砖刀、泥刮等工具也可放到供桌下。见红求吉,取其祥瑞,每盘都盖红纸,长寿面一端往往已由麦面店系上红绸带。黄酒一瓶,酒盅六只。红烛一对,香五支,“元宝衣纸”一份。主人站在桌后,合掌由里面向外膜拜,说一些吉利话,如“保佑家宅平安,身体健康,财运亨通”之类,切忌空腹拜神明。在香点燃三分之一后,开始在大门旁边焚烧“元宝衣纸”。接着由泥瓦匠、木匠敬鲁班喝“鲁班酒”。木匠一手提酒壶,一手举杯洒酒,边洒边念:“一杯酒敬天,二杯酒敬地,三杯酒敬梁头,代代儿孙列封侯。梁头敬到梁尾,代代儿孙穿紫衣,梁尾敬到梁中,荣华富贵万万年。”敬酒毕,木匠洒鸡血祭梁,即将一只雄鸡掐冠出血淋洒在梁上,治煞以避晦气。泥匠也用酒、鸡血祭墙脚、柱下磉盘等。然后木匠在东,泥匠在西,开始应对《上梁歌》,或是说些吉利话。

  2、上梁。梁祭后,在其正下方挂一鸡笼,笼中置一大公鸡,含有取鸡谐音“吉”之意。上梁吉辰到时,公鸡打鸣最为吉祥,俗谓“报晓”。小工匠拿着新柴绳爬到屋顶放下,木匠、泥匠接过绳子拴活络结于梁上。两头拴好后,木匠大声吟诵“日吉时良,天地开张,恭迎栋梁,请上中堂”或大呼一声“上梁大吉”鞭炮燃放,木匠在东,泥匠在西,保持水平的姿态,从两端将大梁扛起,踩着梯子拾级登高,把栋梁徐徐扛上柱顶(或由屋顶上的工匠和帮工分两头往上拉)。登一阶唱一句“下有金鸡叫,上有凤凰啼,此时正上梁”“财丁富贵双双旺,世世代代有功名”等赞词,主人、亲友和围观者齐声接口彩“好啊!”喝彩喊好,一呼一答,独具风韵。

  大梁缓缓升起的同时,中间要停顿歇一下。“大梁好比一条龙,平平稳稳往上行,行到半路停一停,亲朋好友来挂红”“好啊!”亲友争相把自己送来的绸缎被面、红布搭到梁上。梁的中间挂红绸或红布,取义“平安和顺、家庭昌旺”梁两端要拉得一样平,或东首稍高西首,以示“青龙”高于“白虎”,家庭才能亨通。如果要对面那端低一些,必须说“我这里到尺寸了,我再高一点。”总之,在商量过程中不能出现“低、破、碎、倒(到)、翻(反)”等不吉利的字眼。

  吉时一到安梁,木匠用斧(取“福”意),泥匠用锤(取“财”意),象征性地同敲三下,稳稳当当将栋梁两头的榫子嵌进中柱顶端衔口里。接着,一位由众匠人推举出的胆大木匠,穿起一双新做的布鞋,一手拿“鲁班斧”,一手拿“角尺”,从栋梁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这叫“踩梁”。踩梁时,站在两丈多高的屋顶,从独木上走过,四处悬空,极为惊险。下面围观的人们紧张地仰望着,只见那位木匠师傅从容不迫,一步步地向前走,每走一步还要大声念吉语进行祝福,人们齐声附和喊好。梁安妥,鞭炮再次齐鸣。

  3、接宝。安梁毕,主家将两箩筐馒头元宝(还放有金、银之物及给木匠和泥匠的红封包)用两根红红的绳子慢慢送至梁上。木匠、泥匠在房梁上要用力拉,主家要尽力地向上托。抛梁前,木匠和泥匠要检查一下拉上的箩筐,先拿出红纸包,向大家亮一下,装进自己兜里收下,若发现用红头绳系好的红布包,就得打开看看,见是主人家包的镯子、耳环、戒指、项链等饰品时,就开始接宝,并唱接宝词。“接宝接宝,接的金钱用不了……”。唱毕,系好红布包,用红头绳子慢慢地放下,送回给主人。然后木匠、泥匠各持一箩馒头开始抛掷,下面儿子、媳妇双手捧起饭箩或共拉红被面承接,意为“接宝”,或曰“传宗接代”。先抛馒头入箩或入被,谓“先利自家”。馒头有两种,一种是大如饭碗的大馒头,叫“子孙馒头”,这种馒头是不能去抢的。另一种是主人家特地做成让大伙争抢,一口可以咽下一个的小馒头,中间均点一朱砂红,或印一枚大大的“福”;还有面粉制成的元宝,麦粉制成的为金元宝,米粉制成的为银元宝,中间也点一点朱砂红。

  4、抛梁。主人接宝后,匠人边抛边吟《抛梁歌》或说些利事话,向东、西、南、北方新屋四周各抛一对馒头,“一对馒头抛到东,代代儿孙做国公。一对馒头抛到西,代代儿孙穿朝衣。一对馒头抛到南,代代儿孙中状元。一对馒头抛到北,代代儿孙都享福。”站在地下的人自发地大声应彩“好啊”,继而向四面八方抛掷,意为“财源滚滚来”。“房梁大又粗啊,东家实在富啊”“富啊”“上梁东家喜洋洋,大人小孩抬头望,能抢能吃是好汉,鱼跳龙门天天强”“强啊”……箩中馒头不得抛光,必剩数双,谓“有余”。村中老少,过路行人均兴高采烈,赶来抢“抛梁馒头”,欢声笑语不断,场面很热闹。“抢梁”,大家分享着主人家的果实,以示主人年年有余,五谷丰登,同时,暗示主人能接济远亲近邻,与邻里和睦相处。据说,抢者和看者越多,住房子的人就越有福,抢到的人也会分享好运。

  5、待匠。抛梁结束后,主人办“竖屋酒”款待匠人、帮工和亲朋好友,尊作头师傅木匠、泥匠为大,坐上横头(首席)。整个上梁仪式就此结束。

  若主家造屋工程迫切而遇当年朝向不利或近期无“黄道吉日”,则先立柱上梁,用粽箬或红纸垫于栋梁接榫处,待“吉日良时”揭去栋梁上瓦片,抽去粽箬或红纸,再行上梁仪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梁木都是用圆木制成。此后一般改用水泥、钢筋浇铸而成。进入二十一世纪,旧式民居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传统上梁仪式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打灶:新屋造就,便择日打灶,一般依主妇时辰八字择定,“月头不打灶,月尾不搬家”。一般请专门打灶的泥匠来打。打灶也须在周围洒淋一些鸡血。习惯砌两眼灶,外镬为小锅,日常煮饭、烧菜用;中间为一至两只汤镬,烧火时灌满水,利用灶堂余热作温热水用;里面是大镬,平时煮猪食之用,逢年过节,煮、蒸量大之物时就派上大用场,如煮粽子,煮猪血,蒸烧酒等。在灶壁中间留一方以摆装茶叶、米麦或豆类的小瓶,意求仓库充实,五谷丰登;靠外镬处是放盐壶的地方;出烟处筑有翘角神龛,内设灶司菩萨的神座,最穷的人家也要贴一幅单色的灶君神像,逢年祭祀。考究的,专请灶画师傅在灶头上各个部位上绘画,有鲤鱼跳龙门、龙凤呈祥、公鸡报晓、松鹤延年等吉祥图案,并配有文字、线条及花边。

  新灶砌成后,先烧糯米汤团,以祭祀灶神和酬谢砌灶师傅,还炒豆分送给邻居。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新房灶头样式已趋简,以实用为主,如在灶壁上嵌铜制“盘长壶”,长长的铜管盘在外镬灶肚四周,功能跟两镬中间的汤镬一样,汤镬仍保留着。灶头主体一般也不再抹石灰,而是贴洁白的瓷砖。至九十年代,土灶渐渐被煤气灶代替,独眼灶便应运而生,但村民砌的不多,平时用的也不多。

  房子的高度:造房的过程中,主人家会尽量注意自家房子的高度,不要过于超过后面人家的高度,不然就是遮挡了人家的财气、运道,日后人家家里出点意外,两家会出纷争的。同样,自家的房子也不能比前面人家矮一截,不然也会有晦气的。

  打井:打井不能打在新房西边或右边,缘于民间“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据说“青龙位”是水脉所在,能挖出好水,最合适打井。“白虎位”不能轻易挖破它,不然要破风水的。青龙在左宜动,白虎在右宜静,如果新房周围造了围墙,西首切不可开门框,那叫“白虎伸手”,犯大煞的。

  归屋乔迁:吉日前一天,先将公鸡置于新屋中啼叫,“报晓”喜迎主人。吉日那天,须先放香火,再放家具,切不可空手进入新宅内。出发时火种先行,带旺旺燃烧着的火炉先进新屋,途中不能说话,意为香火不断和今后的日子红红火火;有的人家进入新屋时必带楼梯和晾衣竹竿,取步步高升、节节高升之意;更讲究的人家还会在新屋里放上蒸好的发糕,寓意发财、高升。同时必带新扫帚新畚箕一副,均要缚红丝带,男的拿扫帚,女的拿畚斗,男在新屋外做扫的象征性动作,女的配合做盛装的动作,取积聚财物之意。祭宅基菩萨,要摆六样如木耳、香菇、笋干、金针、豆干、桂圆之类的素品,供案不可太高,因柱脚菩萨个子较矮。拜的时候要在厨房门口,面向柱脚拜,只能由男主人或女人主人一人进行,不能多两只眼看势利。归屋当天晚上,主人睡下五分钟后,还要起来工作一下,表示睡下还要起来,身体健康之意。乔迁后的第一天或第一周内要闹房,一定要请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到家中热闹一番,或聊天或吃饭或娱乐,越热闹越以驱邪。

  (本文作者:俞慧君,现任职于嵊州市图书馆。)

首页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