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套篮是嵊州民间常见的生活用具,流行于宁波、绍兴等地区,主要功能是用于盛放食物。套篮的结构体现出分层、隔开、密封,既保温、防尘,又可使各种食物互不穿位、互不串味,还便于外送和携带,十分科学、实用。
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夕,嵊州金庭、北漳等地区的老百姓,会挑着盛有祭祀用的食品、祭品、酒水的套篮,来到自己的祖坟前,摆出祭具,祭祀祖先。这种现象至今还常常可以见到。只是有些没有套篮的百姓,只得用普通箩筐替代套篮。此举,足见嵊州百姓对祖先的孝道之心。
这副套篮为民国时期产品,通体取材为竹子,盖面、底面、侧面都用不同的竹蔑编织而成,筋肋、提梁则用稍厚的竹片制成,并配有专用的扁担。套篮盖面为黑漆地,上有漆绘“龙凤呈祥”图,圈盖弦筋突出。提梁柄刻有梅花浮雕图案,两边的筋肋部位则用串花雕刻技法刻有缠枝莲纹。套篮分为三层,每层边沿均为黑漆地装饰。在筋肋的固定处,用菊花状铜铆钉装饰。提梁顶部又专门配有置挂用的铜质提环,既不影响提携,又可在担挑时稳定重心,合理巧妙。此作由市收藏协会裘永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