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村支书带领村民致富 无微不至照顾病妻受人称赞
近日,记者来到经济开发区(浦口街道)王明堂村,村前屋后大片大片的花木林,已被季节染成万紫千红,分散在20多个自然村的近500户人家,几乎家家建起了新楼房。
“走的是六井岗,吃的是番薯汤,打的是烟托翘,有囡不嫁王明堂。”这可是王明堂村以前的顺口溜。村主任金忠义说,过去,他们家可是村里的第一贫困户,而因为花木与果树,不仅让他成了屈指可数的富裕户,也让整个王明堂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土地流转走上致富路
王明堂村位于嵊新交界的半山区,多以山地为主,1999年,王明堂村还是绍兴市的重点扶贫村,泥墙屋随处可见。可就在这15年中,村容村貌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村民们说,王明堂村的致富,离不开一个好的村级班子,更离不开担任了30年村支书的张柏林。
“当时种花木的人还是很少,都是零散单干,形成不了气候,村民都觉得种花木没有赚头。”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张柏林还记忆犹新。1999年,绍兴市相关部门到王明堂村结对扶贫,张柏林与村级班子成员商量,趁此机会将荒芜着的缓坡土地由村集体进行土地整理,修建山间小道,然后又将土地承包给村民;同时,又将村民零星土地集中起来进行流转,由大户集中种植花木,张柏林自己带头开山种树。
那个时候,对于王明堂的村民来说,都不敢冒大片种植花木这个风险。张柏林却坚信,地处经济开发区边缘的山村,种植花木一定能走上致富的道路。于是,他按照多年来种植果树的经验,科学分配株距,苗木逐年粗壮起来。
果然,苗木生意越来越好,张柏林虽然很高兴,但是作为村支书,觉得更应该带领全村致富。于是他发动其他村干部,把村民承包的荒山收集起来,然后通过村里再返租给种植户。通过荒山返租倒包这种形式,村民土地承包收入高了,专业户又有了用武之地,这样,形成了几个大户,大户又带动了许多小户。同时,又通过加大对山地的清理力度,将清理出的2000多亩山地重新进行公开发包。在他的带领下,花木大户在逐年增多。如今,土地成了王明堂村最稀缺的资源。不少花木大户还向外拓展,到新昌、长乐、三界等地承包土地种植花木。就这样,在张柏林的坚守和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村民种起了花木。
如今,王明堂村的许多年轻人也子承父业种起了花木,花木经纪人更是显示出青春的活力。目前,王明堂村80%的村民种上了花木,全村每年仅花木收入就在1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