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职)业:燃气公司充气员
采访对象:吴晓良
基本情况:现年51岁的吴晓良自2004年到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从事气站工作十年,在这十年时光里,他每天与那些零下162摄氏度的液体打交道,实属不易。
出彩一句话:“我最高兴的是,一年下来,1万多户居民安安全全用气,站里平平稳稳运行,没有一起停气事件发生。”
穿上工作服,戴上手套、安全帽,吴晓良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站内各个运行部件、消防器材等进行巡视检查,然后卸车、充装……一刻都不得闲,只为保障安全平稳供气。
“冰室”里的坚守
初见吴晓良时,他正被“雾气”所围绕,周围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一个个横向放着的圆桶。这些圆桶来自新昌燃气公司,由于新昌没有充装燃气的设备,所以每天都需开车来嵊取气,一车八瓶,一瓶的重量大约在187公斤,充装完需用时30到45分钟,一瓶充装完成后,关好闸门,只见吴晓良迈开大步,用力推动,缓缓将这些“大胖小子”运到车上。
靠近吴晓良的工作区域,记者顿时只觉得全身冰冷,羽绒服丝毫起不到御寒作用。吴晓良告诉记者,他工作的地方温度大约是零下30-40摄氏度,即使冬天穿着厚实也难敌寒冷的侵袭。
“在别人看来,总觉得我们夏天很舒服,待在这么凉爽的地方,但我们却有苦说不出。”吴晓良说,“夏天衣服穿得少,冷气直接吹在膝盖骨上,没过几分钟关节就会感到难受,在这样的环境工作很容易患上关节炎。”充气时,他们不得不来回走动,以此减少冷气对关节的损伤。
相比充气,更难的是一整车液化气卸车工作。吴晓良说,嵊州没有直接液化气运输管道,都是靠槽罐车一车一车去外地运来的,每一大槽罐车的液体重达20吨左右,要通过液化器增压将瓶子里的液体变成气体才能使用。而卸完一车液体,整个过程往往需要四到五个小时。在这过程中吴晓良的精神高度紧张,一方面他要顶着零下162度液体释放出的冷气,一方面还得时刻关注压力、闸门的状况,清理散热片上的积雪等,一刻都不能离岗。
安全、责任双肩扛
“我这个工作看似简单,但责仁重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或者停气事故,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吴晓良说,在岗的10年来,他一直都紧绷安全和保供这两根弦。安全事故,只要自己仔细检查把关,一般都可以避免,但保供气,却有时候会身不由己,尤其每到冬天下雪时,是他最紧张时。
记得2013年1月3日,浙江普降大雪,4日一上班,吴晓良就紧急联系送气事项。吴晓良说,按预算4日运气,原本是稳稳能保证供气,但想不到,一场大雪后,高速公路封道了。这让吴晓良乱了阵脚。“因为站里的库容量只能挺到5号,5号气源过不来的话,就有可能发生停气事件。”这下他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着,气源问题成了压在心头的大石头。
既然高速公路封道,那就走国道。吴晓良立马联系上虞运送压缩天然气。5日上午,吴晓良坐立不安,只要有空就在站门口来回踱步,伸长脖子看车到了没。直到中午12点左右,运载天然气的卡车如约而至,吴晓良这才松了一口气。
现在,吴晓良养成了每天关注天气预报的习惯,一旦发现有可能产生极端恶劣天气,就提前做好准备,保障气源供应。
此外,他还随身带着充电器,晚上睡觉时也将手机放在床头。吴晓良笑着告诉记者,他最怕的是在半夜里接到站里电话,手机一响就全身紧张,生怕供气出现问题。
正是由于吴晓良沉稳内敛的性格和强烈的责任感,自2004年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创立以来,从未发生一起事故。“在工作中,我最高兴的是一年下来,1万多户居民安安全全用气,站里平平稳稳运行,没有一起停气事件发生。”吴晓良坦言说,这个工作责任虽然很大,但他很喜欢,干了十年,对这个工作很有感情,觉得自己也适合干这个工作,这份特殊工作抒写着他特别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