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5年重点建设项目·曹娥江(剡溪)治理工程
罗洋埂施工现场(马玉龙摄)
项目概况:曹娥江(剡溪)治理工程属“独流入海工程”建设项目,一期工程概算总投资为2.7443亿元,包括下岙至墩头段、屠家埠段、三界段三个地段;开工以来,已相继完成了一批堤线和排涝站主体工程建设。二期工程计划总投资2.89亿元,着重对下市头至禹溪沿线进行综合整治及绿化提升。二期工程预计6月中下旬完成招投标后动工。
曹娥江(剡溪)治理工程的建设,不仅可提高区域防洪能力,保障居民安居乐业,而且对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有较大推进作用。
我市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曹娥江(剡溪)治理工程的建设一直备受关注。昨日上午,记者前去探访三界镇车骑山村里钓自然村的白沙排涝站施工现场,只见30多位建筑工人正忙于泵房的土建工程建设和机电设备安装工作。施工方负责人俞仲达介绍,白沙排涝站自去年9月开工以来,工人们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赶进度,争取早日完工。
白沙排涝站的建设只是治理工程的一个节点。据了解,曹娥江(剡溪)治理工程是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工程一期概算总投资2.7443亿元,新建或加固堤防总长度16.55公里,新建屠家埠、白沙和中南田3处配套排涝站,包括曹娥江下岙至墩头段堤防应急加固工程以及开发区(浦口街道)屠家埠段、三界段非应急加固工程。
里钓自然村村民沈秀娥非常关注白沙排涝站的建设,每天出来散步时都会看一看工程进度。在建的白沙排涝站周边地势较低,遇到大雨天气,经常造成内涝,淹没周边一带的农田和房屋。“以前发大水,田里农作物都会浸水,我们之前住的老房子,遇到大雨天,水会漫过楼梯,积水有一人高,出门要乘船。”沈秀娥深有感触。
“独流入海”工程指挥部工程科科长陈庆红告诉记者,堤防工程及白沙排涝站建成后,将有效发挥防洪和排涝两方面的作用:外江水位较低时,可用自排闸排放内涝水;如果区域发生内涝且外江水位较高,可关闭自排闸门,开电机排涝水。
另一处施工现场——三界段罗洋埂处,同样热火朝天,施工人员正在浇筑堤身。施工方技术负责人苏岳明介绍,按设计要求,三界集镇段堤身将高出现状地平面4米左右,建成后可确保104国道与曹娥江之间(三界镇南街和北街)的房屋和居民安全。
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合计完成投资约2.2亿元,到年底可基本完成堤防主体工程建设。“届时,可有效提高我市的防洪排涝能力,筑起一道防洪‘安全墙’。”陈庆红说,“屠家埠段的堤防加固要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其他地方要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
曹娥江(剡溪)治理一期工程已胜利在望,二期沿线的综合整治及绿化提升工作正紧张铺开。“目前招投标方案已进入部门联审,顺利的话,6月底即可开工。”市水利局副局长周一中说,“二期工程着重对下市头至屠家埠沿线约20.3公里进行绿化美化,以提升城市入城沿线的整体形象,再现唐诗之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