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发区(浦口街道)蒋林头村湛头自然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多年来,他凭着一股自强不息的“任性”劲儿,带动了湛头自然村近80%的农户种辣椒,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昔日工作
这几天,徐轩林正在忙于芦笋基地的管理工作。“到下半年,这个芦笋基地就能产出了。”徐轩林高兴地对记者说。徐轩林是经济开发区(浦口街道)蒋林头村湛头自然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多年来,他凭着一股自强不息的“任性”劲儿,带动了湛头自然村近80%的农户种辣椒,走出了一条致富路。如今,他又琢磨出了新的种植项目:种芦笋。
带领村民种辣椒
徐轩林今年51岁,2003年,他邀上村里七八个农民率先种起了小辣椒。可种植小辣椒的路并非一帆风顺,“第一年真可以用全军覆没来形容。”徐轩林告诉记者,小辣椒需要点花才会结果,而点花技术关键在于把握药水的浓度,根据天气冷暖,药水浓度也要不断进行调节。“第一次点花,浓度没有把握好,结果辣椒长到一半都枯死了。”
经过这次教训,徐轩林一边实践,一边摸索规律,很快掌握了小辣椒的种植技术,靠种辣椒获得了不错的收入。看到徐轩林由此走上了致富路,湛头自然村的不少村民也跟着种起了辣椒,没过几年,湛头就发展成为小辣椒专业村。
争取价格话语权
种辣椒的农户多了,但辣椒的收购价却掌握在外地贩销户的手中,“当时,外地人来收购,价格一年比一年低。”徐轩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保障大家的利益,他心一横自己当起了贩销户。
徐轩林几经努力才在外地蔬菜批发市场站稳了脚跟。他告诉记者,刚开始他到杭州、宁波等地闯市场,很多外地采购商排挤他,故意把辣椒的市场价格压低,这样一来,收购价格高,出售价格低,就做了亏本生意。“那时,我每天要亏本一千多元,几乎亏了快一个月。但我不怕,为了我们辣椒种植户的利益,我坚持了下来。”就这样,两年后,徐轩林终于把小辣椒的价格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了。利益得到了保障,大家种植小辣椒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如今湛头自然村近80%的农户都种了小辣椒。
未雨绸缪寻找新商机
徐轩林在贩销小辣椒时灵敏地捕捉着市场信息。他发现,最近几年随着安徽、福建等地的辣椒冲击市场,种小辣椒效益每况愈下,为此,他又开始琢磨新的致富行当。去年,经过多个项目的考察,徐轩林最终确定种植绿色健康、市场需求大的芦笋。
“我通过考察发现,芦笋经济效益高,而且容易培植,成功率高。”去年7月,徐轩林与人合伙投资150多万元,建成80多亩的芦笋基地。为了尽快从芦笋种植“门外汉”变成种植“内行人”,他一边虚心请教农技人员,一边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自己的种植水平。如今,徐轩林可以自己查找芦笋病虫害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对症用药。
目前,基地里的芦笋苗已经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下半年就可以产出芦笋。“我种得好,别的村民也会跟来。”徐轩林说,接下来,他将会继续扩大种植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