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文学艺术
生活圆桌之“致我们不曾逝去的童年”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 2015年06月02日10:56:55 

  【50后的童年】童年时,我经常在剡溪边看鸬鹚捕鱼

  我出生在剡溪边上的一个小村子里。那时的剡溪,碧波荡漾,蜿蜒流淌在家乡的大地上。两岸芳草萋萋,杨柳依依,宛如一条鲜活、灵动的大蛟龙。四时景色变换,美不胜收。

  剡溪更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光着屁股在剡溪里游泳、嬉水,在江边草地上放牧牛羊,在岸边大柳树上像猴子似的爬上跳下,用树皮制成各种哨子吹奏自创的乐曲,看江上白帆点点……其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看鸬鹚捕鱼。鸬鹚捕到哪里,我们一群孩子会跟到哪里,常常看得忘记回家吃饭。

  我们村里有三户郑姓人家是专门驯养鸬鹚捕鱼的。平时他们各自单人独排,四五只鸬鹚,在村子边上剡溪的浅滩、小潭里小打小闹,捕捉些鱼儿中的散兵游勇。鸬鹚在剡溪里忙着捉鱼,我们在边上津津有味地看着。详情》》》》》》

  【60后的童年】童年是用来回忆的,但却是如此短暂

  近来在网上看到一组老照片,内容是儿童在打水漂,玩陀螺,老鹰抓小鸡,滚钢圈……都是几十年前孩子常玩的游戏,激起了我的共鸣和回忆。

  童年时的学校课间,没有如今天的“大课间”活动,而以放羊式为主,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在泥土操场上到处可见追跑的身影,也不见得有多少伤害事故;即使受了点伤害,也不太当作大事,因为磕碰、生疮等皮肉之伤司空见惯。学校也没有多少可以娱乐的玩具,大多是“民间”性的、个性化强,不用多少成本,废物利用的居多,比如跳绳、跳房子等。

  学校也会组织校外活动,印象最深的是清明借扫烈士墓之际去爬独秀山。从山脚开始,先爬到山顶的前几名有奖,奖品是奖状和糖果,精神奖励为主,无比荣耀。更有趣的是“抓特务”活动,程序是先由老师事先把写着排长、连长、师长等各种不同级别代表“敌人”的纸条,嵌在独秀山山坡中松树的树皮内,埋在树脚下,塞在石缝里,然后由老师举着红旗吹着哨子,环山跑一圈,意思是说:所有“敌人”在这个范围内,作用类似于孙悟空用金箍棒画的那个圈。详情》》》》》》

首页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