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事关民族生死存亡的抵御侵略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始终高举起民族救亡的大旗,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
1937年,嵊县重建中国共产党县级组织
嵊县党组织创办的《要闻简报》《焰影》和《群力》。
1937年8月下旬,嵊籍中共党员王寄松响应党中央“到农村去,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号召,回到家乡嵊县开展抗日活动和建立党组织。
当时嵊县以张珂表为首的抗日青年正通过开办大众书店、编印散发《要闻简报》等活动开展抗日宣传。王寄松到嵊后便与张珂表取得了联系,共同商讨如何开展抗日活动,决定除利用嵊县抗敌后援会及其《抗日自卫》周刊进行宣传外,成立一支小型流动宣传队,深入城乡开展抗日救国流动宣传。
9月下旬,中共上海工人运动委员会委员、党的联络员骆又余到嵊联络和检查工作。根据嵊县抗日活动的情况,发展了进步青年张珂表和从沪回嵊的失业青年尹仲芳为中共党员。同月底,骆又余代表上级党组织,宣布成立了中共嵊县临时委员会,指定王寄松担任书记,尹仲芳为组织委员,张珂表为宣传委员。这是抗战爆发后嵊县党组织重建的第一个党的县级领导组织。 详情》》》》》》
党在白色恐怖下的艰苦斗争……
1939年4月18日,“业宣组”被当局勒令解散,组员上街游行抗议,并于东门外罗星亭合影留念。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国民党顽固派逐步走上“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道路,抗日战争逐渐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39年4月起,嵊县国民党当局执行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逆流,他们不但大肆搜捕和暗杀共产党员,而且查封进步书刊,破坏中共党组织领导的各种抗日团体如流动宣传队、城区业余宣传组及政工队,采取挑拨离间、造谣污蔑、监视盯梢、秘密调查等多种手段进行破坏,甚至公开勒令解散,白色恐怖笼罩城乡。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