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嵊州新闻
用新闻的力量推进各项工作。城西湿地公园风景优美,然而附近住户却多次举报水污染问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新新:在湿地公园有一根涵管流出黑水,味道刺鼻。涵管直径约60公分,像这样的涵管不止一根。
小雯雯:黑水流进湿地公园,水质为劣五类,意思就是地表最差的水。附近居民伤不起。
小新新:湿地公园流入这样的黑臭水,相关部门去年就打报告希望解决此事,但涉及问题很多,到今年依旧悬而未决,为此只能养水葫芦分解净化水质。
小雯雯:由于水质富营养化,水葫芦疯狂生长,到最后成片的水葫芦也成为一个头疼的问题。
据了解,城西湿地公园一带有五个污水排出口,主要来自周边下马等村的生活污水。这些污水经过排水口进入湿地公园,最后将排入长乐江。至于如何解决此问题,可谓一根管子难倒了多个部门。
作为属地管理的鹿山街道表示,去年就发现这个污水问题,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但一直没有结果。
园林管理部门表示,他们负责环境卫生,没有职能负责污水管理。
负责城市污水纳管的水务集团表示,他们不负责建设,只负责供排水。这里的管子不清楚。
市五水办工作人员表示,关键要属地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拿出治理方案,要一起做。
…分割线以下,是不可分割的新闻情怀…
治本
文/管小新
黑臭水已经够棘手的了,现在水葫芦又成了新隐患,而当初湿地公园引进水葫芦的目的正是分解湿地公园的黑臭水。
老病未除又添新病,有关部门相互踢皮球,踢开了问题却踢不走责任。
诚然,我们能够理解处理黑臭水问题的难处,但想改变水质,仅仅依靠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显然是把问题继续留在湿地公园。
用当下网络流行的一句话——“然并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