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帘清梦》
十年磨一剑
北漂生涯充满着艰辛,由于没有正常的经济来源,袁翔常常是入不敷出。1986年,为解决袁翔的生活拮据问题,潘絜兹先生把袁翔推荐到河北承德画院工作,把他托付给时任承德画院的副院长肖玉田,成为一名专职画师,让他既能学画,又有生活保障,不再为生计而担忧。
在画院,袁翔受到肖玉田的无私关怀和指导。其间,袁翔经常往返于承德、北京之间向老师们求教,有时晚了无法赶回承德,潘先生就在他自己的“春蚕画室”临时架个钢丝床让袁翔留宿。
“每每想起那段难忘的岁月,总感到很温馨。”袁翔说。
“在我的求学生涯中,我还要感谢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袁翔说。文老不仅要求袁翔画好画,还要求他学好文学,为此专门送他《古文观止》等书,而且一篇一篇地为他标上记号要求背诵,告诉他,一个画家如果只会画画而不注重文学修养,那只能成为一个画匠。“腹有诗书气自华,学问和才华能让你有别于其他人,我希望你成为一位真正的画家而不是画匠。”文怀沙老先生对袁翔说。
在向文怀沙学习的过程中,袁翔还被文老引荐给范曾等人,使袁翔的绘画更上一个台阶,同时,又把他介绍给北京湖社的经理邓彼得。邓先生约袁翔临摹了很多敦煌壁画,使他从敦煌壁画入手打下了一定的绘画基础……
在多位前辈的谆谆教导下,袁翔慢慢成长起来。1987年,“青滕杯”全国书画大奖赛,在李铁华的鼓励下,袁翔选了一幅根据苏东坡“中秋词”词意画的工笔《拜月仕女图》参赛。“当时心情也很忐忑,学画才两年,尽管朋友们都说画得好,但内心还是很不自信。”袁翔说。谁知评选结果出来后,袁翔的作品获得人物画组唯一的一个一等奖。事后得知,作为评委之一的著名画家陆俨少先生说,他刚拿到袁翔的作品时,第一感觉以为这是他好友潘絜兹的作品,当时深感惊奇,潘先生已是著名工笔画大师了,怎么还来参加比赛呢?再仔细看落款,才发现是袁翔的作品,后生可畏呀!为了对袁翔表示鼓励,潘先生专门为此画题了一首小诗,“拜月出堂前,月偕风露清。月圆人未归,娥眉不胜情。”尽管已过去近30年了,但袁翔依然牢牢记在心里,能随口念出。
“那年我23岁,第一次获得全国性的最高奖,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对我后来一直坚持走绘画道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袁翔说。
不过,尽管获得全国性的大奖,但袁翔依然只在承德画院一隅画自己的画,读自己的书。1986年至1994年,近10年的时间,袁翔一直在承德画院画画。他说:“那时候,我们不像现在一些画家那样浮躁,当时心里根本没有什么别的想法,一心只想画好画,就那样单纯。”
在学画间隙,袁翔也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和民族风情、服饰、建筑、历史等资料。因为他主攻工笔人物画,而工笔人物画的服饰、配景的亭台楼阁、家具陈式、花草树木等等包括山水、花鸟的技法都得一一掌握,因此要求更高。“如果出现唐冠宋履、张冠李戴那岂不成了笑话!所以人物画不是简单的画好看了就行,还要传神合景,同时,一幅好画,更考验的是画家的知识面。陆游的一句话说得好,‘汝果欲写诗,功夫在诗外’,绘画亦如此。如果学绘画,功夫在画外。”袁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