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城南新区马桥自然村,一台大型机械正紧张工作着。
敢于担当 干群和谐
成功来自于点点滴滴努力的积累。城南新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王正军对这句话的感触或许比谁都要深刻。可以说,桥南区域城中村改造签约工作持续了多久,他就在城改办坚守了多久。由于在城改办没有办公室,几乎所有人的办公室王正军都要去坐坐,了解进度,研究问题,商量对策,特别是到了第三阶段攻坚的时刻,在深夜里工作到最后一个人关灯离开,也就成为了他的习惯。
在这里,王正军听到的和看到的,是所有参与桥南区域城中村改造签约工作人员的责任担当。
“城中村改造,最难就是做人的工作。”城南新区城改办副主任凌夏犇经历了上王城中村改造,大家常夸他经验丰富。但凌夏犇很谦虚,用他的话说,城中村改造是一门学问,充满了变数,需要一刻不断的学习,同时也需要时时刻刻的担当。事先充分了解被征收户的情况,了解他们的困难,多换位思考,尽可能帮助他们,才能建立感情,相互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亲近。凌夏犇的这套思路在工作的开展中很有效果,大家都愿意去找他聊,与他商量。
由于桥南区域不少被征收户白天要上班,工作人员就错时上门开展工作。不能按时上下班,也没有双休日,但他们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哪怕是三番五次被拒之门外也毫不气馁,哪怕是“5+2”“白加黑”也在所不惜。有些被征收户在企业上班,有些被征收户要送孩子上学,一大清早就要出门,我们的干部就起早赶到人家门口,遇到事忙的时候,可能还要第二天继续登门;有些被征收户晚上八九点才能回家,我们的干部就白天集中学习政策,晚上逐一登门拜访,千方百计地将工作进行到底;有些被征收户在外地打工,我们的干部就赶到外地,上门开展工作。为了城中村改造,工作人员绞尽脑汁,确实是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把“四千精神”发挥到极致。
“一开始的时候,我们经常吃闭门羹,明明户主在家里的,我们一敲门,他们就是不搭理。后来我们就多去,每次遇到的时候就打招呼、聊家常,久而久之,他们也接纳了我们,让我们进了门。”聊起做思想工作,一位城改办的工作人员道出了这样一幕场景。
在担当中增进感情,推动工作,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看似平常,却磨练了干部的胆气和底气,树立起干部的权威。更为可喜地是,经过了城中村改造的签约,桥南区域的老百姓和干部们的心近了,遇到什么事,无论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都愿意和干部们说,把他们当成了自家人。
在11月2日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市委书记孙哲君用二十四个字概括“城改精神”:咬定目标、众志成城,忘我投入、攻坚克难,依法办事、为民造福。如今,桥南区域城中村改造签约工作已告一段落,但11月底完成100%腾空、100%拆除的2个100%目标仍然需要我们去攻克。
城市,不破则不立。随着“十三五”的到来,嵊州将有更多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未来也会遇到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但我们相信,只要继续发扬“城改精神”,一心向前,嵊州城市化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