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记父亲邢传新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邢幼青 2015年12月16日17:04:10 

  教育救国 为救溺水学生而献身

  父亲返回家乡后,亲眼目睹了许多自沪杭一带流亡返乡的失学青年,他认为解决大批失学青年的求学问题,抓紧培养他们使之成为抗日救国的中坚人才,乃是当时刻不容缓的要务,遂萌发了“教育救国”的念头,乃积极筹划创办坎流补习中学。父亲是学工程的,一直干的是工业这一行,对办教育是外行。开始时,他是单枪匹马,空手起家,而且开办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创业维艰。但他办学初衷来自“教育救国”的热忱,绝非追求个人名利,所以虽历尽艰难曲折,他都义无反顾,毫不动摇。

  1938—1939年嵊县中学生实习学校旧址坎流汪七十公祠。

  学校创办之初,他主要忙于:(1)选校址、置校具。在乡亲族人们的支持下,利用坎流村四峰公祠与汪七十公祠等邢氏公屋,略加改造,成为学校教室和学生宿舍,村里还提供了学生户外活动的场地。随即,又因陋就简地购置了必不可少的校具。(2)筹经费。除向学生收取一些费用外,主要是靠父亲拿出全部积蓄,动用了母亲陪嫁的金银首饰,还动员祖父、至亲好友解囊赞助,总共先后凑出5000多元大洋,我家几近倾家荡产。学校主要靠这笔钱维持着教学工作的运转。当时听到一些闲言碎语,说他办学既出力,又贴钱,是个十足的傻子,他淡淡一笑,漠然置之。他认为人生在世,应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奉献于国,造福于民,活得才有意义。(3)聘教师职员。为聘请优秀教师,他昼夜兼程,不怕落雨下雪,不怕路途遥远,奔走于嵊县、新昌、东阳、诸暨等地,到处物色、游说。终于在开学前后,一批优秀教师、职员次第到校。他们不仅学识好,而且志同道合,不计报酬,不辞辛劳,大家团结一心,共同投身于兴学救国的崇高事业中。1938年春,坎流高、初中补习学校终于在历经艰辛中诞生了,课程以“国、英、算、体”四科为主,以“理、化、史、地”四科为辅。父亲自己担任校长。

  在办学中,学校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在学校学习后,一般都增强了爱国心,并能做到刻苦学习、团结友爱、艰苦朴素、积极上进。学生时或有思想苦闷,父亲一旦发现,就会主动找他倾心交谈,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帮助解开思想疙瘩。他非常讲求教学质量,自己讲授数学课,有时也兼讲英语课,他总是精心备课,力求把每一堂课都讲好。他还很强调学生要有坚强的体魄,把“体育”列为主课之一,还建设了一个简易的运动场。总之,他希望学生能够德、智、体三育并进,全面发展。

  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他十分关心师生的生活。当时学校经费十分拮据,条件十分艰苦,他尽其所能地为师生们改善生活条件。同时关注提挈与资助贫寒学生,每个学期都要给一些贫寒学生或免或减学杂费、膳食费。只是限于经济能力,减免名额不能多,他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不胜惆怅。

  当时,学校教学条件简陋,生活也比较艰苦。尽管如此,在这非常时期,受聘教师作为父之同行志同道合,且受父倾其家产办学,立志培养抗日人才义举之影响,都以苦为乐,关心学生,认真备课,悉心教育;学生多半是有志的热血青少年,在这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战时补习中学读书,更是珍惜机会,互相激励,立志报国,刻苦学习。于是在短时间内就形成了励志、守纪、勤教、笃学的良好风气。

  按省教育厅令,学期考试初中须参加嵊县中学,高中须参加绍兴稽山中学考试。由于师生勤教勤学共同努力,第一学期考试初、高中近80个学生,个个成绩合格,办学业绩显著,深受学生与家长的欢迎和社会的好评。是年秋,经省教育厅核准,学校定名为嵊县坎流中学生补习学校,学生猛增至121人。

  1939年夏,暑期将届。可是,正值考试期间,嵊县连日大雨瓢泼,剡溪水位陡涨,公路桥涵被冲毁,嵊长公路汽车停运。父亲为了学生的安全,多次与县教育科电话联系,请求将考期略加推迟,或请嵊中派员携卷来坎流主持考试工作,均未获准。6月29日,父亲不得已只得在太平村雇得两张竹筏,请富有经验的筏工撑筏。父亲亲自率领一部分初中学生乘第一张竹筏先行出发,在波涛汹涌的溪流中疾驰而下。我那时是该校初一年级学生,与另一部分同学乘第二张竹筏紧随其后,但因水流过急,两筏相距较远。待第二张竹筏即将到达离目的地还有20华里的倪家渡时,突然发现前面的竹筏已撞上木桥护桩而出事了,一些自己挣扎上岸和被营救上岸的学生以及筏工都丧魂落魄般地站在岸边,茫然不知所措,父亲已不见踪影。后来得知,第一张竹筏出事后,父亲连雨衣、雨鞋也没来得及脱去,立刻就跳入水中全力抢救落水学生,救起几位学生后,旋即又急速跳入洪流继续抢救学生。父亲原本是游泳高手,在哈尔滨时,横渡松花江不在话下,可是这次抢救落水学生时,却终因他的左右手各挽住一位学生,脚被另一位学生拖住,独力难支,被洪流卷向远处,陷入绝境,与三位学生同归于尽。噩耗传开,宛如晴天霹雳,我们全家悲痛欲绝,师生们无不痛哭流涕,村民也无不为之痛惜。8月25日,县政府在县城礼堂为父亲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社会各界及亲朋好友送来了许多挽联,挽联上写着“精神不死”,“求仁得仁”,“舍生取义”,“倾家兴学”等大字。这是对父亲的崇高评价,也表达了对父亲的崇敬之情。坎流补习中学仅办了两个年头,在有望即将转为正式中学之际,由于父亲去世,无人主持,也就寿终正寝了。

  父亲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是一个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人。他生长于中国积贫积弱、备受列强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欺凌的年代,他的短暂的一生,可以说,就是为了抗日救国而奋力拼搏的一生。他在《我的人生观》中就充分流露出极力推崇“天下为公”、倡导“仁爱、忠义”。他认为“天下之最公莫过于救国,天下之最不公莫过于做汉奸”;并认为“救己必先救人,救人亦即所以救己”;他热烈讴歌嵊县有一位中学生,为救一位失足落水同学,同学得救,自己却遭灭顶之灾的感人先进事迹。他以自己的毕生实践,忠实履行了自己的人生观、信念夙愿。值兹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让我们牢记历史,缅怀先烈,激励自己,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进一步深入贯彻“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更加斗志昂扬地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吧!

  (本文作者:研究员,离休干部,曾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局长。)

首页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