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岐(1895~1925),讳延绵,字钰孝,号月晓,后又名王京岐,生于1895年11月5日,卒于1925年10月31日,浙江嵊县中南乡(今嵊州市甘霖镇)长安村人。
王景岐幼聪明异常,1900年入学,能举一反三。1909年毕业于县立小学后,就读于新昌中学,专修英语2年。1912年肄业于南京金陵大学中学部。1913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毕业后,负笈从孝廉梁葆成先生游,专修英文3年。青少年时代的良好教育和英文功底,不但使王景岐学到了日后工作所需的知识,也使他树立了明志为世的抱负。在现能见到的王景岐遗作《读诸归去来辞书后》一文中,他说:“君子之于世也,难进而易退。其进也,非敬以荣其身之谓,将以行道焉耳。其退也,非苟全身之谓,将以风世焉耳。”[1]
王景岐像
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1919年,王景岐入上海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5月,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于6月16日抵达巴黎。先在巴黎刚福郎司公学、枫丹白露公学补习法语,继又在阿佛尔工业学校攻读,立志于“工业救国、科学救国”道路,决心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知识来振兴祖国。
在王景岐赴法不久,同年11月,周恩来也来到法国勤工俭学。这样,五四运动后,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异国他乡,王景岐和周恩来两人渐渐走到一起,谱出了国共合作的乐章。
在反帝爱国斗争中走上革命道路
1921年6月,北洋政府派专使朱启钤、财政次长吴鼎昌到巴黎,密洽中法借款3亿至5亿法郎,名义是救灾,其实是作为购买军火等用途。借款条件以全国印花税、验契税作抵押,以川滇粤桂铁路建筑权和采矿权、全国实业购料权作交换。消息传出后,旅欧学生与侨胞义愤填膺,各界成立“拒款委员会”,两次召开“拒款大会”,通过“拒款宣言”,并在会上殴打代表驻法公使陈箓到会的一等秘书王曾思。经过斗争,迫使北洋政府放弃卖国借款。王景岐和周恩来积极参加了这场政治斗争,使他们声誉鹊起。
1921年9月,王景岐和周恩来又参加了争取里昂中法大学开放案,进军里大,争回入学权。20日,王景岐和李立三等120人组成勤工俭学学生先发队,他是第一批占领里昂大学的学生之一。斗争失败后,王景岐被投入临时监狱。在狱中,他和蔡和森、李立三、陈毅等一起开展绝食斗争,发表《绝食宣言》,抗议法国当局的暴行。因此,10月14日,他与一百多名勤工俭学学生一起被法国政府遣送回国。
经过拒款运动和里昂开放案,打碎了王景岐科学救国的空想,使王景岐的思
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后来他在1923年3月5日从法国给孙中山的信中说:“生向抱专门读书,不管国事宗旨,前年留学巴黎,为反对亡国借款,深遭中法两政府之忌,始而幽囚里昂,卒乃押送回国,至106人之多,因之而悟国事比读书为宜先,为尤要。国事不解决,虽欲专门读书亦不得。” [2]标志着王景岐由一介书生转变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
回国后,王景岐由国民党总务部部长居正介绍,于1922年3月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投身国民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