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国学特色 打造校园文化
孩子们站在国学文化墙前观看。
早晨,进入东圃小学,便能看到“圃勤轩”内孩子们快乐地坐在一起吃早餐;课间,孩子们来到国学墙和历史长廊前欣赏、回味、交流。东圃小学校园文化彰显中国特色,“圃勤轩”“国学墙”“中华五千年”历史长廊古朴典雅,常常吸引着全校师生在此驻足。
据悉,东圃小学通过近两年的思考与摸索,确定以“国学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为了营造“文化育人”的宜人环境,去年暑假,学校精心构思,在校门一侧建造“圃勤轩”;在校园围墙上,绘制以“国学”为主题的文化墙;在通往食堂的花坛边,设置了“中华五千年”历史长廊,以此三项举措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东圃小学是一所市属民办学校,生源特殊,学生有来自市内外的,甚至还有来自其他国家的,家长上班时间长,其中有相当部分家长上班早、下班迟,与孩子上学时间不相符,这样,按时接送孩子成了家长的一大难题。一年前,学校注意到一些孩子放学后没被家长及时接走等问题,于是腾出教师的停车场,在该处摆放了6张旧餐桌,供学生一边做作业,一边等待家长,故命名“待接区”。后来,学校又发现部分早到学生喜欢围在校门口吃早餐,这样既影响校门口的交通秩序,又拖长了家长等待的时间,就将学生引进待接区就餐。可是,一遇上雨雪天气,孩子们还是不能在此露天场地等候。为了方便学生和家长,学校出谋划策,在董事会的支持下,终于在2015年建成一轩,并经老师们商榷,勤字当头,以励全体,名之“圃勤轩”。
该轩从上到下全部由防腐木建成,古色古香。轩内配置了8套实木桌凳;周围放置10个书柜,摆放学生喜爱的课外书,供学生自行借阅;配有一台大屏电视机,用以播放学校宣传片,方便家长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墙壁上、廊柱上布置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手工作品、优秀作文等,让学生在等待家长接送的时间也能接受美的熏陶。早晨,孩子们在这里吃早餐,课间在这里休息、看书;傍晚可以在此做作业等待家长接送;校少先队大队部还可以在这里召开会议……这里,成了学校开放式的多功能场所。
“国学文化墙”主要由12个画板、20多张以“国学”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绘画构成。画上内容丰富多彩,有德行篇、诗文篇、科技篇、汉字篇、中医篇、国艺篇等。“德行篇”包含《弟子规》《道德经》和《论语》国学经典之作;“汉字篇”介绍了中国汉字的来历和演变的历史;“国艺篇”包括琴、棋、书、画的介绍;“科技篇”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国学文化墙”充分展现国学经典的魅力和古圣先贤的睿智,已成为东圃小学另一道德育、文化、艺术相融合的风景线。
“中华五千年”历史长廊全部由防腐木制成,外形酷似长城和烽火台。孩子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坐在长凳上休息,也可以随手翻阅历史故事。18册历史故事以生动鲜活的图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记录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科技、艺术等多个领域,选取了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和人物,用生动浅显的语言描绘出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勾勒出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轨迹。故事配有精美的插图,全面而直观地展现出中华民族各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大大增强了可读性和趣味性,从而使孩子们更加直观、更加感性地了解历史,获得知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校希望学生能了解历史,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校园处处是文化,学生时时受熏陶,“圃勤轩”“国学文化墙”、历史长廊扮靓了校园的育人环境,发挥了校园的隐性教育功能,彰显了学校的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2016年东圃小学将重点进行“二墙三室”建设。“二墙”即教室外墙和过道墙。本着“高品位、儿童化”的原则,对墙壁进行文化着装,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能育人。具体地说,教室外墙壁各班要设计出独特的班级名片,并展示学生的书画作品,做到一班一品;在南北教学楼底过道的墙壁上,要建立学校荣誉墙,呈现全校模范优秀教师的风采以及校园星级少年榜,起到“经过道、受启迪”的作用。“三室”,即要精心打造教室、办公室和功能室,让美化和育人化高度结合。同时,继续深入开展国学教学研究和各项活动,让中华传统文化和经典在师生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新的一年,东圃小学将秉着以生为本的理念,继续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努力挖掘学校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办学品位,真正实现让教师在美丽校园里高效工作、幸福生活,让学生在阳光校园里享受学习、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