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色”比“香” 比“味”比“形”
比“色”比“香”,比“味”比“形”。昨日上午,为发扬传统制茶工艺,提升龙井茶品质,贵门乡举办了“农商银行杯”龙井茶手工炒制大赛。16位贵门乡的炒茶师傅卷起袖子,抡起手臂,摊青、青锅、回潮、辉锅,把手中的青叶炒制成了色香味俱全的龙井茶。
龙井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著名绿茶之一。传统龙井茶制作多为手工炒制,这种茶叶成品外形扁平光滑,色泽嫩绿呈定光色,内质香气馨郁,滋味醇和,经久耐泡。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业进步,机器制茶逐渐代替了手工制茶,目前,手工炒制已被全自动炒茶所替代。而这种机器炒制出来的龙井茶虽然外形、色泽不比手工差,但香味和口感却大打折扣。“开展这次手工炒茶比赛,就是为了发扬传统制茶工艺。”贵门乡乡长夏洪汀说。
比赛现场,16位选手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这些选手都是闻着茶香长大的,对于手中的那枚茶叶嫩叶自然倾注了无限深情。“10来岁时,就跟着父母在锅里炒龙井。年纪小,皮肤嫩,炒不了几把,手掌就烫起了水泡,一个个痛得厉害。”一位女选手告诉记者,这几年家里炒制茶叶都用茶机,手工炒茶的手艺有点生疏了,但一直很怀恋手工炒茶的那种氛围。她说,手工炒起来的茶叶是活的,有灵气、有性情。
48岁的郑芦良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他是玠溪村茶农,家里有20多亩茶园。他从20岁从事龙井茶炒制以来,年年都要炒200来斤茶叶,一把茶叶在他手中完全随他心愿,听他使唤。“炒茶时的温度,手掌压叶时的力度,完全凭感觉,任何偏差都会影响茶叶的质量。”郑芦良说,只有高品质的龙井茶,才能卖出好价钱,举办这样的大赛,非常有必要。
贵门乡有20905亩茶园,面积占全市的九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茶叶之乡。“炒出贵门龙井茶品质,增加茶农收入。”夏洪汀说,下一步,乡党委、政府将加快茶产业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