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人物故事
【嵊州文创(第三期)】金祖稠:紫砂壶里日月长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马丽萍 2017年10月17日10:58:01 

  人物简历

  金祖稠,1952年出生,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代表性传承人。40多年来,其一直从事紫砂陶瓷设计雕刻和研究工作,产品远销海内外,并多次在国内比赛中获金奖。研发的麦饭石紫砂杯获国家日用专利和发明专利。

  结缘紫砂四十载

  八月桂花香。

  怕是也香不过紫砂壶中那一口茶香吧。

  茶在壶中,壶在手中。那被时间酝酿了亿万年的泥料,那被1000℃以上烈火煅烧的热情,都化作出窑后的从容与优雅,手心盈握间,竟然温润如玉。

  嵊州紫砂,以崇仁紫砂为最,原泥矿物质含量丰富,透气不渗水、高温不爆裂。嵊州紫砂另一个特色是紫砂泥色泽多样,经高温烧制后,红像海棠、紫如鸡冠、黄似葵花……鲜艳可人。1978年,著名书法家沙孟海见了嵊州紫砂后连声叫好,欣然题写“嵊县紫砂”。

  作为嵊州紫砂的非遗传承人,金祖稠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这项传统工艺,孜孜以求寻找紫砂艺术传承之路。他的眼里心中,都是关于紫砂的前世今生。

  该从何说起呢?

  想了想,就从义乌说起吧。

  金祖稠并非土生土长的嵊州人,他出生在义乌,并在那里度过了20来年的时光。21岁时,金祖稠在义乌一家陶瓷厂学陶艺,2年后,以一名陶艺熟练工的身份“跳槽”到当时的嵊县紫砂厂,专门从事紫砂工艺品的设计与雕刻。也就是这一“跳”,让他与嵊州,与紫砂永远拴在了一起。

  那是金祖稠最风华正茂的岁月,也是嵊州紫砂最辉煌的时光,一度可与宜兴紫砂相媲美。当时,工厂经常会接到上级的订单,定制精美的紫砂工艺品作为国礼,随国家领导人出访。而很多作品,就出自金祖稠和他的同事们之手。

  1983年,金祖稠作为厂里的“核心技术人才”被送到中国美院培训。正是从那时起,他开始从制作紫砂日用品向工艺品正式转变,也逐渐走上了紫砂大师的道路。

  紫砂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与其原料和成品的独特密不可分。一般人说起紫砂总会想到宜兴,但事实上,嵊州紫砂并不比宜兴逊色。尤其是由于前期过度采伐,宜兴的紫砂矿日益减少,而在我市崇仁一带,紫砂泥储量十分丰富,且均为上等泥矿。“原料对于传承与弘扬嵊州紫砂工艺来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金祖稠说。

  泥料“变身”紫砂产品的过程,则蕴含着时间与经验积累起的大师级技艺,很多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张角落里无人打扰的工作台,一堆细腻柔滑的紫砂泥,几十把形状各异的工具刀,金祖稠沉浸于他的紫砂世界,手指灵动间,一捧泥有了模样、有了灵性、有了生命。

   一对夫妻的紫砂人生

  在金祖稠的紫砂世界里,不能不提及妻子钱小英。这对夫妻因紫砂结缘,与紫砂相伴的几十年岁月中,既是“军功章有你一半也有我一半”,更是泥和水的关系,分不出你我。

  钱小英是宜兴紫砂传人、著名紫砂老艺人蒋祖良的关门弟子,也是其最喜爱的一位学生。

  1975年末,20岁的钱小英进入嵊县紫砂厂当学徒工时,金祖稠刚刚比她早三个月进厂。

  后来,夫妻俩一个主管生产,一个主管设计,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除了工作上的沟通、合作,业余时间,两人常就紫砂工艺的设计和制作互相请教、探讨,随着接触的增多,两颗心也因为紫砂而靠拢在了一起。1981年,金祖稠和钱小英牵手红地毯,那一年,金祖稠30岁,钱小英26岁。

  1988年。改革浪潮开始席卷全国,也催生了许多人心底的梦想,钱小英决定辞职创业。当年5月,在向亲朋好友筹资5万元后,钱小英在崇仁镇赵马村办起了“嵊县登丰紫砂厂”(后改名为嵊州市紫砂工艺厂)。金祖稠不忍心妻子太过劳累,思虑再三,1988年下半年,他也从嵊县紫砂厂辞职,正式办起了“夫妻作坊”。依然是一个开发设计,一个主管生产,主打紫砂茶具。当年10月,创办不到半年的小厂就接下了1万多元的茶具出口订单。到了1995年,“夫妻作坊”的出口订单达近百万元,名列全省紫砂生产企业出口成交额首位。

  在夫妻两人珠联璧合的配合下,紫砂工艺厂生产的紫砂花盆、工艺茶具形成7大系列、600余个品种,98%以上外贸出口,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金祖稠亲手设计制作的上百件价格不菲的紫砂工艺品还为国外的紫砂爱好者收藏。

  2000年开始,紫砂市场遭遇低谷,销售一落千丈。那段最难的时光,持续了将近十年之久。

  总不能坐以待毙。金祖稠苦思冥想,觉得紫砂茶具作为日用品,总是有市场的,在这个基础上能不能注入一些新鲜的元素。他想到了麦饭石。麦饭石是一种天然矿石,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在我市北漳等一带也有较广的分布。将这两样物质结合起来,既有亮点,又有保健养生的功效,肯定会有市场。

  在经过无数次试验之后,如今,加入麦饭石的紫砂礼品杯、壶已成为紫砂工艺厂的一个当家产品,很多客人上门,都指定要这个产品。在此基础上,金祖稠一鼓作气,开发出了紫砂保健养生系列产品,深受市场的欢迎。

  “紫砂产品既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它的独特魅力在于把精湛的陶艺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机结合,更成为寻常生活的点缀。对任何艺术来说,有市场才有旺盛的生命力,也才有传承下去的可能。”金祖稠说。

   传承是一道必答题

  2009年,“嵊州紫砂”入选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祖稠被评定为“紫砂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这让他的肩上总感觉有一份责任。曾经,嵊州紫砂冠居全省,如今却日渐式微。如何重拾昔日的辉煌,让这一门传统工艺重新焕发出明亮的光彩,成为传承者无法避开的一道必答题。

  “让每一件紫砂作品都成为完美的艺术品。”近年来,金祖稠将自身的紫砂创作重新进行了定位,高档手工紫砂作品成为他的选择。选料上,讲究“泥色”与“成色”的结合,尽显嵊州紫砂形式之美;制作上,讲究立意和创作,在每一件紫砂艺术品上体现传统工艺的内涵之美。

  要做一把好壶,从泥料到造型,每个制作细节都极其讲究。为了做一把竹节壶,金祖稠穿梭在竹林里,反复观察。竹叶舞动的轻盈,薄雾笼罩的朦胧之美,春雨洗涤的拔节之势……都能在金祖稠的壶艺中找到身影。

  他获得“全国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的《六方如意》壶,打破了常规的“四方”线条制作工艺,整个壶体采用线条制作工艺,运用线界面的自然体造型方式完成,整体呈现出一种音符般的明快之感,创意可谓别具匠心。

  《方圆八式》《一手方》等多件作品屡获全国金奖,《吉祥如意》被中国国际友谊博物馆永久收藏……

  “作为一项传统民间手工艺,制作紫砂工艺品非常辛苦;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使者,就需要让紫砂与文化产生碰撞。”金祖稠说,这么多年来,他一直与紫砂为伴,就是看中了嵊州紫砂在文化方面的价值。

  在他的设想里,有许多计划需要一项项去做,包括创办紫砂博物馆,将嵊州紫砂推广到全国各地等。如今,市文创园即将建成,在金祖稠看来,文创园的建立迎合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潮流,打破了过往产业单打独斗、传统单一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动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新型发展模式。无论是紫砂还是其他嵊州传统工艺从业者,在政府和专业平台的帮助下,将是把产业做大做强的又一机遇。

  相关文章
【嵊州文创(第二期)】宓风光:无限风光在“泥潭”
【嵊州文创(第一期)】郑剑夫:潜心雕龙化神奇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