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人遇见越剧之美
戏剧服饰业的发展跟戏剧的兴盛密切相关。几十年来,李秋明和父亲共同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兴衰交替。
他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戏剧非常兴盛,看戏是村民常见的娱乐方式,那时不仅是专业剧团,就连周边村民也纷纷前来购买戏服和各色道具。近年来,随着戏剧市场的相对萎缩,戏服制作行当也逐渐清淡,很多戏服作坊都陆续倒闭。但李秋明不放弃,他不断寻找着新的出路。
李秋明说,之前开戏具店只能勉强营生,即使是在十年前,每年也只有几万元的收入,而十年后的今天,他的戏具店产值已超过了200万元。特别是近5年来,产值增加特别明显。
“这与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息息相关,戏具行业也见证了越剧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这几年,采购商的队伍在扩展,除了剧团采购,大批戏迷也加入到了采购大军中。”
作为黄泽镇上最大的戏具公司,“秋明戏具”的意义也超过了其本身。更让人关注的是李秋明及其父亲李柏汀为越剧产业默默做“嫁衣”的特殊情怀。两代人,都与戏服结缘,并且立志传承。李秋明是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父李柏汀则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而李秋明的创业过程也折射出了黄泽戏剧服装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窥见的是整个黄泽镇戏具产业的兴盛。在黄泽镇渔溪村,像李秋明那样投身于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多,戏剧服装业这样一个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的行业,发展到现在年产值已近两千万元,产品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而渔溪村也成为全国特有的戏剧服装制作基地、戏服产销中心。黄泽戏剧服装已走出浙江,漂洋过海穿在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华人戏迷的身上。“戏具经济”作为一个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成为黄泽文化产业的支柱之一。
从几十年前师承父亲从事这一行业开始,李秋明先是在黄岩路桥开起了戏具店,后来回到黄泽继续开戏具店。他说,越剧的源头在嵊州,我要在家乡把这一传统产业发扬光大。
在市文创园,李秋明买下了两百多平方米的房屋,并打算将此布置成一个戏服道具的展示厅。李秋明说,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作为越剧的附属产业,有必要进行服饰和道具的展示,这既是一种保留,也是一种传承,让更多的人能欣赏戏服之美,品味戏剧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