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人物故事
郑世全:从故乡的“游子”到故乡的“群主”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记者 裘冬梅 2017年12月22日10:41:34 

  为玠溪村留一部影像志

  仍然要说到郑义门群。群的第一大宗旨是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所以,对于家门口的贫病之家,郑世全和郑义门群成员当然不会袖手旁观。

  玠溪有位50岁左右的村民在绍兴工作,身体不好,家里经济也不宽裕。“有困难,大家帮”,了解情况后,由郑世全带头,郑义门群成员纷纷解囊,短短两天时间就捐了2万多元,这笔钱,在那位村民最需要的时候,温热地送到了他的手心。

  玠溪村有个古松树林,有20多棵几人合抱的古松,是村里最美丽的景观之一。小时候,郑世全他们经常去松树林割草、摔跤、玩耍。记忆中的松树林干净,挺拔,虬劲,但这几年疏于管理,松树林里杂草丛生,并且因为松线虫病的缘故,已经死去了几棵古松。

  必须保护古松树林!

  6月初,郑世全和群里几位成员带着锄头、镰刀对古松树林进行了一次大清理。拔掉杂草,搬走乱石,清理后的松树林重新焕发了精气神。这段时间,郑世全还向专家讨教松线虫病的治疗方法。树要成林不容易呀,多少年的时光了呢。他希望“一棵也不要少”。另外,他还有个浪漫的构想,就是做两块牌,一块写古松树林的介绍,一块写松树的赞美诗。

  作为一个执着的文学爱好者,人到中年,他依然喜欢写些诗文。

  从2年前回到故乡后,郑世全一直在搜集关于玠溪村的各方面资料。玠溪村的著名小吃,比如盐卤豆腐、择子豆腐、腌火腿,他都给它们写了文章拍了图片。玠溪的传统民俗文化——玠溪会期、叠罗汉、踩街行,玠溪村舞龙队和婺剧团的前世今生,包括玠溪村的简介和概况,郑世全都给它们立了一个小小的“传”。他要让玠溪人了解玠溪的历史,让玠溪以外的人也了解玠溪的历史。他要把玠溪宣传出去,推广出去。

  从去年开始,玠溪村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迈开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乡干部、村干部乃至村里的普通老百姓都感受到了建设热情。郑世全当然要利用好手头的资源,好好烧一把火:玠溪村和东阳交界处,没有明显的标志,跟村里协调沟通后,郑世全在那边的路廊处立了一个界碑,成为东阳嵊州的指道碑。同时,修缮了破旧颓败的路廊。玠溪村文化墙上的图案,文化墙上的诗文及宣传语,郑世全也作了仔细的遴选。玠溪村牌坊上的那两句诗也出自郑世全的手笔:情深忘道远,犹谓咫尺间。抒发了昔日游子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为玠溪村留一部影像志,是郑世全这两年来越来越迫切的心愿。今年6月,在征求乡干部和村干部的意见后,这件事也被提上了日程。出一本影像志,需要不少钱,从6月底开始,郑义门群已开始捐款,到11月底,已捐得义款5万多元(包括郑世全自己捐的3000元),不够的话,郑世全打算自己想办法。

  在郑义门群运行比较成熟的情况下,郑世全还打算再成立一个玠溪文史研究会,成立一个郑义门玠溪宗亲联络点,成立一个玠溪公益基金会,为社会做公益事业。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行进中。而让郑世全最欣慰的是,前行的路上,他不是一个孤独的行者。他的身边不仅有乡领导村领导的倾情支持,更有乡贤郑黎晓、郑高阳、郑江瑛、郑健民、郑国浩、郑万英、蔡杭军、丁伟峰等结伴同行。

  他相信,玠溪村的影像志,一定是世上最美丽最动人的一部。

首页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