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几年前,斯浙鹏拜师竹编大师俞樟根门下,这成为他最为骄傲的经历。从俞大师那里,不仅能学到将竹编从日用品升华为艺术品的妙手之趣,更令他看到大师身上对艺术传承的全力以赴。
据斯浙鹏讲,他每年都会编织一件主题性的大型竹编精品,今年,他正在构思创作一件《万年青象》。近年来,他的作品经常受邀参加一些大型展会,并多次获得奖项,同时更为嵊州的竹编提升了一定的影响力。他说,竹编手工艺并不是一朝一夕或一年两年就能学成的,需要的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坚持和积累。或许,嵊州竹编因各种原因,再也找不回当年的辉煌,但至少每一个在日渐式微的行业当中仍然坚持的人,都如同一盏灯,让嵊州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也闪烁着璀璨的光。
《绿孔雀》
每个星期,斯浙鹏都要到崇仁镇上的中学,为那里的孩子们上一堂竹编课。这是他最为快乐的时光,也是孩子们最为喜欢的课堂。原定45分钟的课,往往上了一两个小时还停不下来,孩子们都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一定要把手中的竹编作品做好才肯放他下课。而这也是他最为感动的,他说看到孩子们对竹编的喜欢,仿佛令竹编这门技艺焕发了光彩,更重要的是,从孩子们认真和喜爱的脸上,看到了艺术传承的希望,令他心里特别踏实。
传承,是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时光的。1997年至2002年这五六年时间里,斯浙鹏曾经放下竹编,改行去办了一个陶瓷作坊,制作缸、瓮等产品。他坦言,那段时间,竹编产业非常不景气,连基本的生活都维持不了,他也没有办法,只能暂时改行。我问他,想过就这样放弃吗?他说,从来没有,他只是把那段时间当成一个冬天,虽然极度寒冷,蜷蜷身子也就挺过去了,但春天一定会来。
《梅鹊》
令他欣喜的是,市文创园的建成开园,他和一大批手工艺大师都会先后入园,在这个政府搭建的文化艺术展示、交流的平台上,向所有人展示、推介传统手工艺和作品,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包括嵊州竹编在内的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
《一马当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