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越乡文化
花鸟画家过卫民:丹青写意 妙笔抒心
来源:嵊州新闻网-今日嵊州 作者:文/尹畅晨 2018年09月05日11:03:51 

  鸟语花香师徒情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是一位在浙江画界享有很高知名度却一生简朴低调的老人经常说的话。他就是美术大师潘天寿的高足商敬诚。

  商敬诚是民国海派著名花鸟画家商笙伯的侄子,由于他勤奋笃学,当时潘天寿大师见之频作首肯,破例为其代笔落款,至今为同窗羡慕。能跟随这样的导师学画,亦是一种荣幸。

  “商老师话不多,但每一句都像刀刻一样印在我的心底。”每每忆起与老师相伴的那些镜头,过卫民心里总是感慨万千。

  那时候的过卫民,书生意气,风华正茂,每至周末,便将积攒一周的画作卷成一筒,踏着一路的风尘前去长乐镇上敲商敬诚的家门。

《稻穗拾香》

  庭院深深的“安庐”内,这位不善言语的老人拿过画作,一张张审阅后,也不多说话,只是淡淡地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平时要多练习!”

  有时,他进去的时候,老师正在潜心作画。怕打扰,他便毕恭毕敬站在一旁看。经常是时间一晃,两个小时过去了。当老师从绘画中走出来,看到一旁的过卫民,依旧不多言,接过了画作,半晌又说:“多画画!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呢。”

  有一回,过卫民拿着一幅题为《鸟语花香》的小品请商敬诚指点。意想不到的是,商老师拿了一把刀将画裁去四分之一,然后又抽出一管画笔,在画的右下角加了一块岩石,又在鸟的眼睛上刷刷点了几下。也真是绝了,才几分钟时间,那花,那鸟,那石,立马平添了几分生机和活力。

  他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鸟语花香》

  回去后,他激情澎湃,立马铺开宣纸伏在案头,一次次练习这“偷”来的技艺。长者言传身教,学者心摹手追,他反复地临摹、反复地写生、反复地创作,画技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就像少年时自家田地里的庄稼一样,一年又一年的辛勤,终于有了秋天的喜悦。是啊,商老师因为“废画三千”,才有现在的地位,更何况自己还在艰辛跋涉之中。

  也就在那段时间,过卫民被调至石璜中学从事美术专业班的教学,从而遇到了亦师亦友的同事王炳初。

  与商敬诚相仿,王炳初也只知道日日作画、晨昏不辍,在生活上亦是一个极随便的人,更不善交际。在石璜中学的八年时光里,过卫民与王炳初的无数个晨起暮落,被无数的花鸟虫鱼浸淫着,他们都将画画视为一种习惯。

  王炳初的作品笔墨丰富,与传统似曾相识,与西画若即若离,十分精妙自然。课余,过卫民经常拿着自己的作品请王炳初指点一二。

  一日,他拿出那幅商敬诚提笔画石的《鸟语花香》,请王炳初欣赏。见到画,王炳初像孩子一样两眼发光,一下子从凳子上蹦了起来。他转身提了一支毛笔,饱蘸墨汁,一气呵成题写了“百花千卉共芬芳”的诗句。

  一幅《鸟语花香》,倾注着老中青三代画家对艺术的挚爱情怀,堪称经典。多年以后,每每提及这一幕,过卫民都会感谢这两位将画视作生命的老师,是他们至纯至诚的心灵,感染着他一路前行。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