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人的一生总离不开交通工具。当我回忆起我使用过的交通工具,总有回味无穷的感受——
一、名牌自行车
记得大约在改革开放前一年的1977年,我分到了最后一批全厂只有3张自行车票的其中1张,买到了一辆上海产的永久牌自行车,从此彻底结束了用“11号车”上班的局面,把在途时间缩短了一倍。
虽然说是一辆自行车,但这是一辆名牌自行车,我心里美滋滋的。第一天骑自行车到厂里,围车观看的同事一圈又一圈:有的说我自行车装饰得好看,双刹车上装了朱红的塑料护套,丫叉头上端挂上了绿色的塑料车灯,两轮车轴钮上了两个彩色的钢丝圈,座凳上套了一个特别引人注目、很漂亮的、妻子做的座凳套;有的说我保护工作做得好,刹车上的塑料护套有利于保护常用刹车车把的镀层,车灯为骑夜路作好了准备,钢丝圈可以清洁轮上的灰尘,软软的紫红座凳套可以延长座凳使用寿命且坐久了不易疲劳。大家看着连根根钢丝都闪闪发光的新车赞叹不已,有一个最要好的同事,提出了让他在厂区内骑一圈的要求……
这辆出尽风头的自行车骑了一年又一年,从嵊州市西后街的老家,骑到为国家落实住房政策厂分配我的新房,新房位于城隍山半山腰——北门新村41幢(这是1987年5月18日乔迁的),是嵊州早期的套房;从单身一人,骑到带妻子、接儿子——前面带儿子后面带妻子——带儿子上幼儿园——骑着自行车走丈母家,从城关到甘霖,从甘霖到城关,不知来回多少次,甚至还带过新娘子呢。
一辆非机动车,伴随我骑了整整22年,走了一段最漫长、最坚毅、最富有情感的路。
二、助动车
1999年9月17日,买来了一辆QM50QT-4D木兰轻便摩托车,它彻底改变了我靠人力骑车的现状,第一次用时速来记录里程,特别是重点解决了自行车走城隍山半山腰上坡难的大问题。
由于轻便摩托车是助动车,其排出的废气严重污染了环境,常常会听到同事的埋怨声、居民的叹息话,但它的优势毕竟客观存在:与自行车比,它省力、跑得快、跑得稳、载得多。
只可惜车的动力下降过快,过了三年及以后感到上坡越来越吃力,甚至到了某些地段要推行的地步。
虽然1997年1月16日,我的家又搬迁了,移到了北郊社区艇湖里——嵊州市教研室的集资房,较好地改善了居住条件,但北门新村41幢改由我母亲一人居住(直到2015年),三天两头看老人家形成了坚持17年的长效机制,也就是说我的轻便摩托车还需要坚守岗位。
2001年后,我的车三日两头要开进修理店“保养”,开始出现在上大坡时要开着发动机推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推的路程越来越长了。
三、摩托车
2003年10月25日,更新助动车购买了一辆五羊本田WH100T摩托车,里程表时速100公里,不但解决了助动车爬坡难的问题,行驶安全性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与助动车比跑得快、跑得稳、载得更多、气派更大。由于符合环保要求,再也听不到旁人的埋怨声、叹息话了。仅管我的工作单位已迁到嵊州市经济开发区(浦口街道),该车也能完全胜任且绰绰有余,只是每逢寒冷的冬天,在低温冰霜的天气里,骑的时间越长就越会感到冷且手脚麻木,但接近退休年龄的我只能咬咬牙坚持着,因为这比比自行车、助动车还是强多了。
四、汽车
2011年3月23日,由于生活条件的大幅度提升,我果断地淘汰了摩托车,将一辆大众波罗汽车开进了自己的家。从此,我结束了二轮交通工具的历史,开启了交通工具的四轮时代,使用交通工具到了晴天落雨、热冷不用愁的时期,这也意味着我家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还有幸让高龄老娘、岳父母坐上我的爱车。
汽车载客、载货数量和安全性等比摩托车那是呈成倍增长。
考虑到家庭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家庭收入,2018年2月,我的汽车再次更新为大众进口尚酷,汽车排量由1.4一下子提升到2.0T,价值超过了30万元,大有锦上添花的味道。
展望未来,跨过2020年铁路就将建到家门口,嵊州市没有铁路的历史就要结束了,四轮交通工具又要提升了,我们期待坐上高铁、动车,将走得更远更远……
幸福的车轮滚滚向前。我衷心感谢中国共产党,热烈拥抱欣欣向荣的伟大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