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见面——一个浙江人的黄土高原情
今年正月初三,我再去看望刘老,并和他沟通刘文西美术馆方案。
看到初步设计方案,老人在高兴之余,动情地说:“你曾说过‘我来落实’四个字,我至今仍很是感动!”
我不过是做了该做的分内事,却得到老人的夸奖。面对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人民艺术家,我深感自己做的还很不够。
深入民间创作采风
在交流中,刘老夫人陈教授说,前一阵子,刘老总是说家里没有东西可画。身体不太舒服时,他就要出去创作,这样能忘记病痛。结果一外出写生,他就连续好几个小时不休息,有时甚至连饭也顾不上吃,一整天只吃一个红薯,却创作了8幅作品。
那一刻,我对这位86岁高龄,身患疾病,还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毅力,忍受着病痛折磨,去农村长时间坚持写生的大画家,更是充满敬意。
我知道,即使在病中,他仍然一心要走近陕北人,这不仅仅是距离上的走近,更是心灵上的走近。因为刘老说过,画人物光靠直观不行——“还要了解他的思想、他的气质、他的内心世界。”
正是因为刘老心中装着人民,扎根人民,一生为人民而创作的情怀和实践,才使得他成为黄土画派的开创者,获得极高声誉。
此时,我对“作品是画家的生命,精品是生命中的生命”这句话的理解,又深刻了许多。
临别时,我特意为老人戴上了象征平安、喜庆幸福的红围巾,我说还会再来看望他。不曾料到,这一去竟是永别
刘老从上世纪50年代离开江南水乡的浙江嵊州老家,一辈子扎进大西北的黄土高原。
《绥德的汉》
有人问他,你一个浙江人,为啥总爱画陕北?他挥动拳头激动地说:“我对西北的艰苦生活心存感激,我热爱这里的人民和山山水水。这是我艺术创作的源泉、生命的依托……”
这是一个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真实写照,是新时代人民艺术家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诠释。他的一生,是为人民而创作的一生,无愧于人民画家的称号。他是人民的好画家,人民的艺术家。
刘老走了,对他的怀念才刚刚开始。我在祖国最东北的黑土地上,一直想着这位把一生献给大西北黄土地的人民画家,始终念着这位一辈子为人民创作的好画家,也将永远铭记这位从人民中走出来的人民艺术家!
(作者系黑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曾任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