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5日,孙女在英国上小学了。
儿子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发了几张女儿去上学的相片,并不无得意地有着如下表述:Super proud to see your excitement and smile for starting school(看到你的兴奋和对开学的微笑感到非常自豪)。
儿子告诉我们,他开车把她送到学校门口后,她从车上下来,自己一个人拎着书包很高兴地就进入学校里去了。而这一天却有几个小孩在学校门口不肯进去,还有个小朋友甚至直接让家长再带回家去。怪不得,学校门口的场景让做父亲的儿子很开心。
从孙女懂事伊始,我理解她的融入和包容都让人欣喜,外出时,她通常不怕生,到哪儿都会融入进去,也能够习惯集体生活。两年前上幼儿园,她很快就适应了那儿的学习环境,而且喜欢到学校里去,有时候连双休日也会自己穿好校服、拎上书包要去学校,很是搞笑。
31年前的9月5日,也就是1988年的这个时候,是儿子开始读小学,对于那个时候的小学生活,儿子有着异常清晰的记忆,我也有着很多印象深刻的回忆。
那一年为儿子的读书问题,也是颇费周折。先是在市区一所重点小学报了名,过后没了踪影,询问后告知是条件不符合,年龄不到、差1岁,施教区也不在这儿,在另外一所重点小学报名也不了了之。接下去是到处打听,好像读书真是有点难,最后总算是在靠近我的单位、且离我们家比较近的一所小学给报进了名。记得那时候该小学的校长是一个很可爱的老太太,她先生在军分区里任职,是她给拍的板,收下了条件还有些不符的我儿子。
儿子读小学的那些年里,也没少折腾,起先几年里不仅学习成绩有些起伏,当上班干部也被拿下再选上,我们都也被裹挟其中,我还是小学家长委员会成员,一起跟着忙乎。当老校长退休后,新来的年轻校长有着扎实的教学和管理能力水平,这所小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短短几年间,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学校的影响力,都几乎与重点小学齐头并进。感谢校长和班主任老师的培养教育,我儿子也得益于其中,由先前的调皮捣蛋学习成绩平平,到一举进入班级前茅,也一改先前“反正我比他们应小1岁”的谬论,终于能够静心地学习思考了。
小学6年里,儿子的各门功课都不错,特别是语文,《我又戴上了二道杠》等作文还参加过几次大赛并获得好成绩,捧回了好几个小红本,我现在都还给他保存着,完整地放置在柜子里。作为班干部,儿子也特别进入角色,整天里捣鼓着搞班队活动,诸如做好事、办红领巾小银行、捐款支持灾区啦等等,整日里“新花样”。
还记得儿子读四年级那一年,某一天他居然一本正经地和我说,“老爸你得赞助我一下,我要开会了”,倒把我给吓了一跳。一问,我乐了,原来是他这个中队长正在策划一次知识竞赛,要老爸这个后勤部长给支持一下。有感而发的是,我那会儿所撰写的一篇散文《儿子要开会》,刊发在1992年5月1日《绍兴日报》上,这也是我的第一篇习作正式在报刊上发表。
58年前的这个时候,是我开始了自己的小学生涯,在嵊县城区人民公社中心小学,也就是现在的嵊州市剡山小学教育集团就读。这是在1961年,父亲已经进入了事业的上升期,在县城里的一家国营企业担任正职,我和母亲都在县城里属于居民户口。两年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父亲义无反顾地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山区公社任职,我们也结束了城里人的生活,回到老家长乐镇,我在长乐镇中心小学就读,直到小学毕业。
孙女在异国他乡开始了她的小学生活,看她穿戴着漂亮的校服、拎着好看的一只小书包,蹦蹦跳跳地高高兴兴上学去,不经意间,勾起了一家三代人的小学读书回忆,着实是一件开心愉快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