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传统节日,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真的不少。比如,每年农历十二月廿三日,在我国有“小年”之称。传说,这是灶君(又名灶王、灶神,百姓直呼灶司菩萨)上天,民间一直保留着祭灶神的习俗。希望灶神君上得天庭,多讲人间好话,给新的一年带来平安、吉祥。
据中国有关民族文化协会研究者介绍,灶神是人们对上古人类发明火烧食之功崇拜而想象出来的神,又把灶君神像张贴于厨房灶头上,让人们崇拜。《辞海》对“灶君”一词,有这样一段记录:《庄子·达生》灶有髻。司马彪注释:“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告白人罪状。因此,人们把灶君看作能掌管人间祸福的神,谁不敬畏。腊月廿三日为“送灶日”,亦称“辞灶日”,人们以纸马饴糖送灶君上天。民间往往在灶神旁边贴着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阶保平安”。除夕又迎回,谓之“迎灶日”。
从上可知,老天爷赐于灶君的“权力”有多大,难怪人们把灶君形容为:执掌人间烟火,掌管百姓的温饱,又监督人们的言行,倾听百姓评论。把这些材料统统搜集起来,上得天庭,做到每月晦小汇报,腊月廿三日大汇报,让天帝能掌管人间善恶、祸福的情况。
过去,越乡百姓对灶神是怎样的“欢送”“迎接”的。我从小耳濡目染,至今影响甚深。凡每家请灶司菩萨,仪式相当隆重,由家庭主妇承担主祭。我记得,每逢过“小年”,母亲在傍晚烧好饭菜后,从厨房出来,洗个脸,照镜子,整衣冠,作好准备。然后把烧起来的豆腐、千张包、粉丝等5碗素菜,摆在灶头上,又放着茶、饭,另有一盘蒸熟的年糕(或粽子),加上白糖,作点心。接着点起香烛,在灶君面前虔诚地跪拜,口中念念有词:灶王灶王,侬上天堂,多言好语,少讲坏话,多带五谷杂粮种子,播种人间烟火。祈祷完毕,将准备好的松柏、冬青枝条扎成“送灶柴”,购买来的经佛、纸马,以及从灶头上取下来的灶君神像,一起放在天井中焚化。那片片烧毁的叶子和纸屑,被熊熊的火光冲上,宛如一对对彩蝶,在天空中飞舞,欢送灶神上天。全家人站在旁边送行,也高兴得拍手唱起歌来:灶王爷披戴整齐,带着盘缠,骑着高大马匹,神采奕奕,挥手告别上天去了。民间传说中,灶君在天庭停留期间,向天帝作了汇报,并参加新年述职典礼后,就要返回人间。于是,除夕夜又要举行“迎灶日”。母亲仍用丰盛的素菜和糕点,来迎接灶王爷回来。人们将新灶神像贴在灶头上的暖殿里,表示新年灶君上任了。
除夕这一夜,家人守岁后,各人回屋睡觉,有在床前“摆放新鞋”的习俗,且鞋子放得越多越好。据传,灶君新年上任,就要对每家进行巡查,看到每张床前有这么多新鞋,说明该户人士兴旺,就要多赐一些五谷杂粮和新年礼物。
如今,城市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居民住上小区里新式楼房,在厨房间装的是煤气灶以及放食品的壁橱,没有灶君的位置(暖殿)。但在农村建造新楼时,还有不少人家用雪白磁砖筑了土灶头,灶头上的暖殿,内贴着灶君神像,两旁还有一副副新式对联,如“管好百姓生活,创建家庭幸福”“做好事扬文明美德,赐平安让社会和谐”“用火要小心,安全莫忘记”等,这些人家过年过节,子女从外地工作回乡,还用老灶头煮饭烧菜呢!他们认为用柴烧起来的饭香,又可吃到喷酥、喷香的锅巴。如今,小年又快到了,农村每户正在准备对灶神“送往迎来”。这真是:
灵鼠降临,福祉百姓;
灶君驻户,平台吉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