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石洁菁,市公安局看守所民警医生,从警10年。
对收押入所的嫌疑人例行体检、对突发疾病的在押人员进行诊治、给情绪不稳定的“病人”做心理疏导……作为我市看守所的一名民警医生,石洁菁每天都要身兼医生、心理咨询师、警察三职,工作忙碌而充实。而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石洁菁更忙了。每天除了进行药物进出登记工作,还需要给数百名在押人员量体温,实时观察与登记在押人员健康状况。
间隔40天才能与家人团聚
结束了20天的集中隔离和20天的封闭上班,4月10日,石洁菁走出看守所,开始回家居家备勤。由于40天没见,1周岁多的女儿和3周岁半的儿子一度都认不出妈妈。
原来,为确保看守所的绝对安全,市公安局第一时间对看守所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部署封闭管理期间的各项工作任务,“我们所有人员采用‘三班两运转’值班备勤模式,所有参勤人员吃住在所,不得离开。确保一班警力在岗20天,一班警力集中隔离20天,一班警力居家备勤20天。”看守所场所环境封闭、人员集中,所以疫情期间必须确保看守所内在押人员的身心健康。作为看守所的民警医生,石洁菁在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参与到第一轮全封闭式值班工作中,24小时驻扎在看守所。
对看守所所有人员进行每天两次的体温检测,精确掌握每个在押人员的身体状况,做好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置;对新入所人员落实单独隔离措施;及时消除疫情期间在押人员的疑惑和恐慌……在这20天封闭式值班时间里,石洁菁每天都会穿着防护服,带着口罩、护目镜完成这些事情。同时,一旦收押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她还要及时进行处理。
“平时辛苦虽然我也习惯了,但这么长时间一直不回家,说实话我还是挺惦记家人和孩子的。”虽然困难重重,但石洁菁和看守所全体人员,都在这个特殊的战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不仅要治病更要治心
石洁菁曾经是市人民医院的一位医生,在2010年,通过招考成为了看守所的一位民警医生,也实现了她从小的“警察梦”。
在看守所当医生,有别于正常医院的大夫,除了要有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外,面对着犯罪嫌疑人,更应是一名矫治心灵疾病的灵魂医生。“当好看守所里的医生,不仅要治病,更要治心。”石洁菁告诉记者,看守所里的病人有些特殊,有没病装病找人“唠嗑”的,有生病不报隐瞒实情的,有吃药后故意吐出来,这些都需要民警医生仔细地观察,与“病人”斗智斗勇,才能进行正确判断。“保持一颗平常心,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才能做好这个工作。”石洁菁说,虽然病人特殊,但她的眼里只有病人,不管对方是装病还是真病,都一定要确保他们的健康。
既是民警又是医护人员的双重身份,让民警医生这个职业比一般医院的医生更加忙碌、更加累。由于看守所收押嫌疑人不分时段,夜里不间断地收押各办案单位送押的嫌疑人是常有的事,所以民警医生也要24小时待命,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尽管如此,石洁菁仍坚持着工作、学习两不误。
2012年,石洁菁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发挥自身专长在看守所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成效不错。她说,在工作中有好几次发现很多在押人员来医务室看病时,往往不是真的身体有毛病,而是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导致他们以为自己身体出了毛病。有一次,一位在押人员找她看病,结果情绪失控,痛哭流涕,石洁菁赶紧给对方递上纸巾,并慢慢进行心理疏导,终于让对方平复情绪。
其实,石洁菁每天的忙碌工作,是市看守所所有医生民警的一个缩影,他们每天都走在监管和行医的途中,用他们警察和医生专业素养,让在押人员的身体疾病得到治愈、思想得到转变,他们用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的初心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