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人物故事
张顺忠:壁画绘出嵊州美
来源:嵊州新闻网-今日嵊州 作者:记者 马丽萍 2020年07月29日10:39:28 

  笔墨酣畅画故乡

  艺术的本源总是来自于内心,来自于最初生活的地方。从故乡出发,又走到他乡,张顺忠内心最惦念的是故乡的山水。

  春花夏月,亭台竹木,故人容貌,在四季中更迭变幻,再一笔一画被勾勒成剡中风光,故土风情。

《古镇遗韵》

  对一个画者来说,行过再长的路,见过再多的风景,心中最美的角落,安放的依然是故乡。

  在外多年,张顺忠一直惦念着家乡的风景和文化,希望绘出心中最美的嵊州。随着年岁渐长,他于几年前回到嵊州后,画笔之下,最多的就是与嵊州有关的题材。

  他创作连环画《马寅初的故事》。马寅初是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更是嵊州人的骄傲。《马寅初的故事》连环画共54个画幅,从构思到创作完成,他花费了半年时间,仅绘图,就用了两三个月,展现了1939年以来马老的多个故事与画面。

  抗日战争期间,我市长乐镇一带的群众在村巷间用绳子背对背勒住敌人脖子,开展杀敌斗争。这种杀敌方式叫“背猪箩”。张顺忠以此为素材,创作画作《背猪箩》,再现了嵊州人民与日寇斗争的场面。

  他是崇仁人,崇仁古镇成为他创作不竭的源泉,后门塘、老台门、玉山公祠……举目所见,皆可入画。而他的书画工作室也将于近期入驻崇仁古镇老台门。

  古人常用“废画三千”来形容画家的勤奋,用在张顺忠身上正合适。他的居室内,无论是家具还是其他物品,能少则少,余出最大的空间用以作画,画室内则废纸如丘。他坚持每天创作,从不间断,纵使盛夏时节,小小的画室内闷热难挡,他就早点起来挥毫泼墨。有时候,他夜以继日地画,废寝忘食地画,早已没有了时间和空间之分。

  画得多了,他有了自己的感悟。所谓功夫在诗外,画者,不分地域,不分画种,重点在于气韵的生动与画家强大的主观性,本质不在画,而在画内画外所能够呈现出的画者情怀与思想。正因如此,他逐步要求自己作画要“绝去浮嚣,不事铺张”。

  他破除以往的构图概念,摒弃常用的笔墨手段,将山石的皴法、油画的色泽、木刻的刀痕融入画笔,最大可能解放“笔墨”,墨迹酣畅,画出了他内心最想画的风景。

  他的努力,也赢得了更多人的认可。作品《为了明天的战斗》《话当年》《怀素书樵》《海南风情》等先后在全国、省市美展上展出并获奖,国画作品《送别》《飞渡泸定桥》被遵义市美术馆收藏。多幅插图在《中国的狮子艺术》和《中国的佛像艺术》等书刊发表。

  几年前,他与徐华铛一起编绘《三国演义人物》,这既是对自己从小就喜欢的小说人物的致敬,也是对自己艺术提升的一个最好实践。为再现《三国演义》人物的英姿雄影,他从中挑选出120名有代表性的人物,对每个人物的造型及服饰、兵器、道具等,反复进行设计,尽量突出人物一生中最典型的事件、最本质的精神气质来刻画。他以线条和白描作为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和形式语言,使人物创作简洁、明快,而又富有特色。如蜀汉人物采用了线条粗细一致的白描方式,追求生动流畅的效果;魏晋人物采用了毛笔勾勒,关键部位用墨色相填,追求形象典雅鲜明的效果等。

  他说,艺术的升华,需要时间的积累。这个时间,对他来说,就是一辈子。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