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嫩滑爽口的绵软饭粒,加上甜滋滋、醉兮兮的口感,让人吃了一口还想再吃第二口……
酒浆板 宓风光 作
酒浆板,就是“甜酒酿”,那嫩滑爽口的绵软饭粒,加上甜滋滋、醉兮兮的口感,让人吃了一口还想再吃第二口。越乡人把甜酒酿称为酒浆板,是因为“浆”跟嵊州话“涨”同音,取其“财运高涨”“福气高涨”的好彩头。越乡人对于酒浆板的喜爱,可以说上至老人、下至儿童,无不交口称赞。酒浆板是用蒸熟的糯米拌上“甜酒药”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食,越乡人把制作酒浆板称为“搭”酒浆板。其制作过程是将糯米淘净,于清水中浸泡约12小时,然后捞入蒸桶内,置旺火蒸熟成饭,在糯米饭上用清水浇淋,当温度降至微热时,沥去水,将饭倒入盆内,把饭粒拨至松散。再将甜酒药碾成粉末,与糯米饭拌匀,然后把米饭装入钵内。糯米煮的软硬程度,甜酒药放多放少,温度控制得高或低,这些都会影响酒浆板的口感。放甜酒药的比例有讲究,一般是1.5公斤的糯米放20克甜酒药。搭酒浆板其实是在培养酵母菌,它的生长得有合适的温度与湿度,所以拌甜酒药时糯米饭不可太烫,否则会烫死菌种;也不可太冷,太冷了菌就不会成长;留有一点余热,是放甜酒药的最佳时候。放甜酒药要一层层来,放一层饭,撒一层甜酒药,然后轻轻地压实。再用擀面杖在米饭的中间戳一个圆洞,把剩余的甜酒药全部倒入洞中。然后用保鲜膜封好,冬天用棉被围紧,夏天用单被覆盖,静置发酵24小时差不多可以了。酒浆板有没有搭成功,得看中间这个圆洞,假如洞中有水渗出来,酒浆板就搭成功了。在越乡,还有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鸡子酒浆板”,即把几个鸡蛋打开,放入酒浆板中打匀,然后蒸熟,就可以吃了。鸡子酒浆板既有鸡蛋的香味,又有酒浆的甜味与醉味,历来被人们当作一种滋补食品。当在寒天趁热吃一碗,足够温暖你的全身。
宓风光以娴熟的线条功夫,精准的造型能力,得体地刻画了二十世纪40年代越乡民间挑担叫卖酒浆板的情景。在县城或集镇的街头巷尾,当时常可以看到叫卖“酒浆板”的挑担人,担子两头是用花竹子制成的竹架,竹架有上下三层,下面两层放着一碗碗酒浆板,那酒浆板中间还有一个圆圆的凹坑,里面溢满了甜酒汁。而最上面的一层,放着一个大搪瓷锅子,里面装着白中带嫩黄的酒浆板,是专门给零买的顾客准备的,谁想买就切几块。画面的中间是一位搭制酒浆板的高手,每天下午三点之后便会挑着他的酒浆板竹架担来街头,一声声叫卖他搭制的酒浆板,顾客们闻声后便会纷纷赶来。你看,那位抱着小孙子的老婆婆首先买到了酒浆板,怀中的小孙子伸手喊叫着,嘴里流出了口水。竹担前方的小孩是老婆婆的大孙子,踮起脚尖,攀着竹担,吵着要吃。画面的右方是一位文静秀雅的女子,她把左手扶在孩子的左肩上,告诉他下一个就轮着我们了。那位孩子则挺着肚子,忘记了手中牵着的玩具小汽车,专注地看着酒浆板,嘴巴舔着一个手指,已急不可待了。站在他们身后的两位女子是买酒浆板的常客,笑吟吟地耐心等待着。
在越乡还有一种食品叫“豆腐果冻”,是用豆腐加糖、加凉粉、加果冻粉后在锅中煮沸,待冷却后倒入模型内,便成为亮晶晶的果冻。豆腐果冻既富有弹性的口感,又有豆的甜甜香味,给人一种舌尖上的美味享受。在越乡,豆腐果冻往往与酒浆板在同一个挑担中叫卖,这幅《酒浆板》的作品中,便展现了这种情景。
挑担叫卖酒浆板的声音是一种遥远、温暖、亲切的呼唤,至今仍萦绕在人们耳畔,让大家再次回味那舌尖下甜滋滋、醉兮兮的汁液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