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今日嵊州 | 数 字 报 | 嵊州专题 | 国内新闻 | 浙江网闻 | 
时政经济 -- 社会文化 -- 国内新闻 -- 嵊州专题 -- 数字报
  
   嵊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社会文化
蘸尽红尘墨,只为伊落笔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通讯员:徐淇昉 2025年05月21日17:19:21 

  “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琼瑶女士一支笔,蘸了雪水,在梅花枝上写尽了人间情事。那歌声一起,便如三九寒天里的一剪梅,冷艳中透着灼人的温度,叫人躲闪不得。

  梅花原是极清高的东西,古来文人画它,总爱衬着雪色,以示其孤傲。而琼瑶先生偏要将它浸在红尘里,教它沾染痴男怨女的泪。这一浸,倒浸出了新意思——原来梅之傲骨,不在避世,而在历经风霜后,犹自开得热烈。所谓"若非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说的何尝不是情爱的因果?

  唉,“问世间情为何物”这一问,从元好问直到琼瑶,竟无人能答得周全。歌声里这亘古之问,如梅枝划破雪夜,在人心最柔软处留下一道血痕。想来情之一物,本就是无端的执念,如梅根深入冻土,任你理性如何挖掘,终不能将它连根拔起。人们笑痴情者愚,却不知这愚笨里,藏着怎样一种壮烈的清醒。

  “直教人生死相许”七个字,像七枚钉子,将多少痴心人钉在情爱的十字架上。琼瑶先生写情,向来是要见血的。那血不是点缀,而是从字缝里渗出来的,一滴一滴,染红了雪地里的梅。世人笑她煽情,却不知这“煽”字里,藏着多少不肯妥协的倔强。“生死相许”四个字,原是元好问写雁的。雁尚如此,人何以堪?琼瑶将这四字化入流行曲中,竟让街头巷尾的凡夫俗子,都跟着吟唱起这古老的痴狂。

  “看人间多少故事,最销魂梅花三弄”,我觉得这一句是琼瑶女士最深的伏笔!她写的不是风花雪月的浪漫,而是痴情人在命运前的倔强。梅花三弄,一弄相识,二弄相误,三弄相负,可即便如此,仍有人甘愿在寒风中绽放,哪怕最终零落成泥。

  世人总说琼瑶的故事太梦幻,可真正读懂的人会明白,她写的从来不是童话和故事,而是执念和痴心。就像那枝雪中梅,明知严寒刺骨,仍要开得惊心动魄。所谓“销魂”,不是风月无边的沉醉,而是爱到极处,连魂灵都甘愿被情火焚尽的美与痛。

  或许是,琼瑶女士懂得,现代人再怎样标榜理性,心底仍渴望着一种可以为之生、为之死的深情。如今满世界都在教人及时行乐、全身而退。偏是这首老歌,还在唱着“生死相许”的傻话。

  可奇怪的是,每当寒夜独坐,听得这一句,心头仍会一热。原来我们嘲笑的不是痴情,而是不敢痴情的自己。那旋律缠绕处,分明是千年情魄在低语:爱到极处,原就是要赌上性命的。不如此,不足以称情深;不如此,不足以动天地。

  如今听这曲子的人,多半已不记得当年电视剧里的悲欢。可那旋律一起,仍会心头一颤。原来曾经嘲笑过的痴情,却从未真正消失,它只是像古梅一样,在时代的冻土里蛰伏着,等一句歌词来唤醒!

编辑:何东铭
嵊州发布微信公众账号
嵊州新闻网
《爱嵊州》APP
《今日嵊州》数字报
  延伸阅读
专题推荐
· 【专题】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专题】一步一履总关情
· 【专题】瞬间·嵊州
· 【专题】达人看热点
· 【专题】聚焦2025年全国两会
· 【专题】探索“产城人文” 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子
· 【专题】网络中国节·元宵
· 【专题】网络中国节·春节
· 【专题】聚焦2025浙江省两会
时政经济
社会文化
国内要闻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