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午,看了一部《桃花灿烂》的老电影,原本焦虑的心绪非但没有平静,反而似被一种钝重的惆怅层层包裹。银幕上那些被时代揉皱的青春,像一记闷雷,在胸口久久回荡。

电影讲述的是在七十年代的长江之畔的一个城市,知识分子出身的星子高中毕业后进入铁路装卸站工作,她在这里遇到了工人陆粞。两人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逐渐靠近,从青涩的试探到心底的情愫暗生。

不久,高考恢复的消息像一道惊雷,炸开了他们平静的生活。陆粞因父亲在文革中曾被戴上了“反革命”帽子,这一“政治污点”如影随形,让他在面对人生转折时本能地退缩,也同样让他在星子面前心里产生了自卑。星子常常质问他为什么大家不能一起改变命运?而陆粞只是低头沉默,他的自卑像一道无形的墙,将两人隔开。

陆粞心里很压抑,也总喝闷酒,一次醉酒后的失控,与那个一直对他示好的水香发生了一夜情。星子后来知道真相后,她无法原谅的不仅是背叛,更是陆粞始终不愿打破阶级壁垒的懦弱。

星子最终考上了大学,而陆粞也在职场崭露头角。当他鼓起勇气表白时,星子无法原谅那段背叛,狠心拒绝他。后来她与军官亦文相恋,却在激情退去后猛然醒悟,她心底挥之不去的始终是陆粞的影子,而遗憾的是,陆粞后来不幸患上了肺癌而去逝。

这个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戏剧冲突,只有两个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小心翼翼地在生活褶皱里寻找缝隙。他们像两株含羞草,用试探代替坦诚,用猜忌代替信任,最终在恢复高考的历史转折点上,因阶级差异与性格怯懦,永远错过了花期。

星子后来终于看明白:肉体的背离未必等于真心的背叛,精神的牵绊或许比誓言更长久。但一切已无法回头,她站在长江边,看着桃花随水漂远,终于明白那个曾与她在江边并肩而行又争执过的青年,早已成为她生命中最灿烂的桃花,只是花期已过,徒留一树残红。这种留恋,正是她一生中的怅惘!

嗟乎!夫情之所钟,多在困厄之际。星子陆粞,生于斯世,本可缔结连理,奈何时局如铁,摧折少年意气。

陆粞之怯,非怯于情,乃怯于世。其父负反革之名,压其脊梁;虽逢开科,门第犹锢。醉后失态,非为情欲,实自戕也,甘以浊泥污玉,以证心志之死!星子之怒,非怒于私,怒于道矣。彼时青年,竟以“畏祸”二字,断送毕生知己。

悲哉!江水泱泱,桃花委地。及星子归于宦门,陆粞沉疴抱憾,俱化浮沤。至痛者,非死别,乃二人终蹈旧辙:星子冰心竟染尘,陆粞热血徒凝霜。

呜呼!错时之爱,如花遭霜。纵有千般情,终为时世碾作齑粉。空余江水咽,岁岁载残红,似在诘:若重来,可敢与天命争一夕耶?
徐淇昉書
時為乙巳年六月十九日
附录:作者简介
徐淇昉
(作者)徐淇昉,男,汉族,1976年6月出生,籍贯为浙江嵊县(今嵊州市),民国官员徐士达之孙。他的祖父徐士达,不仅政绩显著、清正廉洁,更是文采斐然,博通经籍。徐淇昉继承了他祖父的优良基因和天赋,且自幼对传统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深受其祖母丁梅兰的启蒙与教诲,更得其父亲徐荣生的悉心传授。在其深厚的家族历史背景与深厚的家族文化底蕴所熏陶之下,徐淇昉继承了家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寄文学之志,笔耕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