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嵊州竹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嵊州市大志然工艺竹编厂厂长吕成带头编织完成的大型竹编草帽,正式 “安家” 于网红打卡地 —— 甘霖镇孔村的稻梦谷·富乐田园。这个直径 6 米、高度 1.1 米的 “竹编巨作” 一经亮相,便迅速成为田园里的 “明星景观”,与周边的大型熊猫雕塑、田间小屋、稻梦列车等景点及连片金黄稻谷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灵动的丰收画卷,吸引众多游客纷纷前来拍照打卡,现场热闹非凡。
“看到这么大的竹编草帽,第一反应就是太震撼了!赶紧拍张照留念。” 游客钱奕彤兴奋地说,“草帽、绿稻田、蓝天搭配在一起,拍出来的照片肯定特别好看。我不仅自己要来,国庆节将带父母再来,同时我还会把照片发在社交平台上,让更多人知道这个好地方。” 像钱奕彤这样被巨型草帽吸引而来的游客不在少数,大家穿梭在田园间,以草帽为背景记录美好瞬间,让稻梦谷·富乐田园的人气再攀新高。
然而,这个看似 “简约” 的巨型草帽,背后却藏着不为人知的匠心与挑战。今年 7 月初,吕成接到制作巨型竹编草帽的任务时,便意识到这是对自己竹编生涯的一次全新考验。“这么大尺寸的竹编草帽,我以前从没做过,完全是一次尝试。但我当时没考虑赚钱的事,就想着一定要把这个作品做好、呈现出来,既能让游客有打卡的新亮点,也能为嵊州竹编做一次宣传。” 吕成回忆起接下任务时的初衷,语气坚定。
从设计到编织,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为了确保巨型草帽的安全性和美观度,吕成首先从制作小型样品入手,反复打磨细节。考虑到草帽将放置在田间,需抵御风雨,牢固性成为首要考量。“6 米的直径,一旦刮风很容易晃动,所以框架必须扎实。” 吕成说,他专门前往杭州定制弧形钢管搭建框架,为了精准把控弧度,还曾连夜加班调整,“当时没有现成样品参考,只能一点点试,直到做出满意的框架。”
框架搭建完成后,编织方法又成了新的难题。最初,团队尝试用 “六角眼” 编织法,但编织到一半发现,随着草帽向外扩展,孔洞会越来越大,整体效果既不精致也不自然。吕成没有气馁,经过反复琢磨,最终创新采用 “五角沿” 起头的编织方式:“这种方法从五个角开始编织,能自然地实现无限加宽加大,编出来的纹理也更均匀好看。”
编织过程更是对毅力的考验。今年夏季高温肆虐,团队 3 名工匠每天在 40 摄氏度的钢棚里坚持作业,为了赶进度,全程无休。经过两个多月的日夜奋战,消耗 1000 多斤水竹,这顶凝聚着匠心的巨型竹编草帽终于完工。对吕成而言,这不仅是完成了一个作品,更是实现了让嵊州竹编 “活” 在当下、走进大众视野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