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新闻网>>专题频道>>陈唐飞文集
第四章
来源: 嵊州新闻网  作者: 陈唐飞   2010年01月29日13:26:02  
  • 字号:  
  •  

        王金发对竺绍康真是大失所望。原因是竺绍康要放走张大麻子这些土匪,因此王金发无论如何想不通,非常非常想不通。尽管竺绍康再三再四地把道理讲给他听,可王金发总是一个字都听不进去。而是竺绍康说得越多,王金发对他越反感。王金发甚至开始怀疑,你这竺绍康到底是不是个好东西,你这瓶羊党是不是个好东西。在王金发看来,你组织瓶羊党,我组织乌带党,我们目的是一样的,为了杀富济贫,去惩治那些土匪恶霸,这样就应该对土匪疾恶如仇,如果被抓到,不把他们一刀杀死,也要把他们折磨个半死,让他们不得好死,让他们知道知道我们的厉害。因为土匪做过坏事,做过坏事就罪有应得,这叫恶有恶报,谁叫他们去做丧尽天良的坏事的。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竺绍康和自己想的截然相反,他甚至跟土匪穿一只裤脚那样好,要把抓到手的土匪给放了,这样我还不如不来呢,我不来你竺绍康这里,我可以说了算,我想把土匪怎么样就怎么样,可现在不行了,一切由不得自己了。竺绍康啊竺绍康,算我看错了人,算我没经验,没有见到过你,就主动来了,如果早知道你要把土匪放回去,拿八人大轿来抬我我都不来。王金发满脸怒气,对竺绍康产生非常不满。

        竺绍康:“金发,你不能这样。土匪也是人,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家里也有老人和孩子,需要他们回去照顾。只要不是屡教不改,只要他们答应以后不再当土匪,不再干坏事,应该放他们回去。”

        王金发:“我讲不出你这么多话,但我晓得土匪是抢东西的、干坏事的,抓到了就应该杀!留着他们,就是让他们再干坏事!”

        竺绍康:“金发,你不能这样。过来,听我慢慢跟你解释。”

        “我不想听。我日夜盼望想见到的竺绍康竟然是这样一个人,把我亲自抓来的土匪一个个都给放跑了!” 王金发气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竺绍康见到王金发的这副样子,又笑笑:“金发,我的金发龙头,你怎么像小孩子一样懒地上了呢,快起来,地上冷,要影响身体的。”

        王金发:“你把土匪给我放了,我想不通,所以我不起来。”

        这时候有一群平洋党的人嘻嘻哈哈地跑过来:“听说金发龙头来了,他长得怎么样,让我们看看。”“听说金发龙头枪法超人,打两枪给我看看就好了。”

         竺朝鉴他们连忙对他们说:“我们都亲眼见到了,王金发把鞋往上一抛,一枪能打穿鞋心……”

        “算了算了,我们不听你们吹,我们要亲眼看看王金发打枪。”

        竺绍康过来说:“大家不要急,金发现在累了,休息一会儿就打给你们看。”

        竺绍康这是激将法,故意朝着王金发这么说的:“金发你要先休息一下是不是。”

        “谁说我要休息!我现在就打给你们看。” 王金发大叫,果然被激将起来了。

        “好!好!”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王金发来到平洋党平时搞训练的操场上。

        平洋党的人在操场边上拉起一道绳子,绳子上挂了几个栓好的油瓶。其意思是叫王金发打油瓶。

        王金发:“这样太简单,我不打。”

        “那你说,把瓶子放在哪里?”

        “放在头顶上。”

        平洋党的人,一听要把瓶子放在头顶上,让王金发打。大家都很犹豫,心怕王金发的枪走火,自己的小命都没了。所以,谁也不敢答应。

        王金发:“那对不起大家,我不打了。”

        王金发这时候的意图是针对竺绍康的。他认为,任何东西都没有和放走土匪能足以说明,你竺绍康这个牛大王也是徒有其名。如果你真有胆量,那敢把瓶子放到你头顶上去,让我来打。你到底有没有胆量,到底是英雄还是狗熊,这是考验你的时候,你敢吗?

        “把瓶子放在我头顶上。”竺绍康真是能洞察一切,他早已看出王金发的心思,他相信王金发有好枪法,所以他才这么大胆地站出来、做出来。

        平洋党的其他人都说:“不能,瓶子怎么能放到首领的头顶上呢!”

        王金发:“那我不打了。”

        竺绍康从容镇定地走到绳子边,把油瓶子在自己的头顶上摆放稳妥,说:“金发,这样可以吧!”

        大家都为竺绍康捏了一把汗,都屏住呼吸。顿时,整个操场鸦雀无声,连空气都凝固了一样。

        这时候,王金发不慌不忙地提着枪走到操场中央。他先是背朝竺绍康,突然,一个180度的身体向后转,变成面对竺绍康。王金发与竺绍康四目相对了一下,似乎双方都心领神会,心有灵犀一点通。王金发不作瞄准,举起枪就射击。随着扳机一扣,一声枪响,油瓶子“乓”地在竺绍康的头顶上开了花。

        整个操场一下子沸腾了,人们都“好枪法”、“王金发好枪法”,一声又一声,一浪又一浪地为王金发喝彩。

        王金发彻底受感动了。在他的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过这么佩服过一个人。而今天,竺绍康是彻底把他征服了。自己原先的那个想法是把他看错了。竺绍康敢于站出来把油瓶往头顶上放,不怀疑我王金发的枪法,不怀疑我王金发的人品。他对我是这样的赤胆忠心,难道我还能对他不信任而存在另外的看法吗?王金发来到竺绍康身边,轻轻地,他打了自己一巴掌,怀着一种羞愧难言的表情,跪在竺绍康面前:“请大哥多多原谅,我王金发对不起你,让你受惊了。”

        竺绍康笑笑:“我不受惊,我知道你金发龙头的好枪法,怎么会受惊呢!快起来!”竺绍康早已看透了王金发的内心深处,掌握了他的思想转变过程。他又半开玩笑地:“你这金发龙头还没长大,刚才我放了土匪,你坐在地上,现在我把油瓶子放在头顶上让你打了,你又跪在地上,你还有什么要做的,说,是不是还想在地上打滚给我开开眼界。”

       谁知竺绍康一句半开玩笑的话,王金发当真了。王金发起身脱掉了上身的衣服,先是一个圆场,待大家都围成圆圆一个圈后,他表演了一整套武功。先是拿大顶,人倒立,两手着地行走。踢腿,两手平开,两腿轮流往上踢,每次踢脚都过头顶。掰一字马,每个一字马着地后,双手不能扶,一个龙门跳,人要从地上弹跳起来。翻筋斗,有小翻,大翻,各种各样的姿态,翻成一串一串的联贯动作,后又表演了一套拳术,真是生龙活虎。

        看着王金发的武功,所有的人都拍手称赞,不时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竺绍康趁此机会,对大家说:“看到了吧,这就是真正的金发龙头,他武艺高强,人才难得。这些都是他千锤百炼练出来的。我们都要向他学习,加强锻炼,人人都要练出一身硬功夫来。”

        王金发从地上起来,竺绍康帮他拍拍身上的土。王金发说:“我今天献丑了。在你们平洋党面前班门弄斧,让你们见笑了。”又对竺绍康说:“我这一辈子愿意和你一起干,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竺绍康的妻子吕氏抱着二岁的小儿子洪允激动地说:“我看得心里别别跳,这枪要是打偏了怎么办,哪怕是针尖那么一小点都不能差的呀!”

        王金发:“如果这一枪能打偏了,我还叫金发龙头吗!”

        竺绍康:“那当然,金发龙头是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哪能打偏呢!我准备了一点随菜便饭,招待我们的贵客神枪手金发龙头。”

        王金发:“那我就不客气了。嫂子,给你添麻烦了。”

        吕氏是个贤妻良母型的好妻子。竺绍康成天在外面,两个孩子都是她一个人带的,还要料理家务。这会儿,一手抱着二岁的小儿子,一手在干活。她想多整理几个菜,招待王金发的好枪法。

        王金发见小孩要哭,他就去帮忙抱孩子:“孩子乖,乖孩子,别哭了。”经他这么一哄,那孩子真的不哭了。

        吕氏:“金发兄弟这么会哄小孩,你有几个孩子了。”

        王金发:“我还没有老婆。我没有孩子。”

        吕氏:“你这么能干的人,还没有老婆。是不是你太眼高了,看不起人家啊!要不要嫂子从新昌娘家给你说一个来。”

        王金发:“不要不要,我娘说了,我娘会相亲的。”

        吕氏:“老婆是你的,怎么可以让你娘去相亲呢!”

        王金发:“我不要老婆,照样干得很好,睡得很香。”

        吕氏:“你没有老婆怎么睡得香呢!”

        王金发:“我晚上抱着枪睡觉的。”

        吕氏:“你抱着枪睡觉的。哈哈哈!”

        王金发:“我的枪可好哩,夏天太热的时候,我的枪凉凉的,一抱着它我就不出汗了。冬天冷的时候,我的枪在被窝里一捂热,一直到天亮都是暖烘烘的。”

        王金发的话引起吕氏“哈哈哈”又一阵笑声。

        竺绍康打了一壶瓶老酒回来:“这么高兴,又有什么好事了。”

        吕氏:“好事是没有。我是笑金发兄弟抱着枪睡觉。”

        竺绍康:“你金发兄弟的事多着哩,他在咱们家多住些日子,保证让你笑个够。”

        “爹,爹,我摸回来一只螃蟹了。”竺绍康的大儿子鸣涛跑着叫着一蹦一跳地回来了。

        竺绍康:“螃蟹摸回来好啊,让你娘煮起来,正好给你金发叔叔下酒菜。”

        王金发看到鸣涛很机灵,产生了很喜欢的感觉,他贴近鸣涛问:“螃蟹在哪里摸的,还有没有?我也去摸。”

        竺绍康:“你啊真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在那上东江里摸螃蟹都是小孩子们闹着玩的,有你这么大的人去摸的吗。”

        鸣涛:“叔叔你过去没有摸过,不好摸的,那螃蟹有钳子,一钳住你手指头,可痛哩!”

        王金发:“我不怕它的钳子,它敢钳我,我就开枪,一枪它就没命了。”

        鸣涛觉得新鲜,向竺绍康:“爹,有枪打螃蟹的吗?那螃蟹一钻进烂泥里,枪不就打不着了吗?”

        竺绍康:“你金发叔是跟你开玩笑的。”

        王金发:“不不不,我不是开玩笑,如果让我见到螃蟹,不管它钻到哪里,我都一枪把它打得底朝天。”他又转向鸣涛:“等以后有时间,叔叔教你打枪。”

        鸣涛高兴极了:“好,好,叔叔教我打枪,叔叔教我打枪!”他说着,又用手去摸摸王金发的枪。开始是偷偷的摸,结果他爹也不说他,王金发也让他摸,他就变成公开的摸。鸣涛对枪越摸越喜欢,真有点爱不释手了。他想最好是王金发把枪解下来,给他玩一玩。这样王金发就不同意了。

        王金发:“这枪不能给你的。它不能离开我的身子。”

        鸣涛:“怎么不能离开呢?”

        王金发:“一离开就病了。”

        鸣涛:“谁病了,是你人病了,还是枪病了?”

        王金发:“都病。”

        鸣涛:“我不相信,枪怎么会生病。”

        吕氏已经弄好饭菜,正往桌子上端,听儿子这么在说,她就插嘴说:“你金发叔啊,把枪当老婆抱着睡觉的,怎么不会生病。”

        鸣涛更觉得奇怪:“枪又不是人,怎么能当老婆抱着睡觉呢?”

        竺绍康:“看看你,给小孩子出了这么大一个难题。”随即,他招呼王金发:“来,坐下来吃。”

        王金发看着碗里煮起来的螃蟹:“看这家伙,张牙舞爪,横行霸道的,像土匪。”

        竺绍康:“不是它像土匪,而是土匪像螃蟹。来,吃!”

        王金发:“我不吃这个。一看见它,我就来气。”

        竺绍康:“你不吃这个,那你喜欢吃哪个,说,我把菜端到你面前。”

        王金发对喜欢吃哪个一时说不上来。

        鸣涛调皮地:“他啊,喜欢这个,咔!吐!咔!吐!”他做了几个王金发磕瓜籽的动作,“咔!吐!”

       王金发觉得奇怪:“你小孩子也知道了。”他感到有点脸红了。

        竺绍康:“你金发龙头名声那么大,连三岁的小孩都知道,鸣涛已经五岁了,当然知道喽!”

        王金发摸了摸鸣涛的头:“你真聪明、灵光。”

        竺绍康:“这叫人杰地灵嘛!”他说着自己扒了口饭和菜。又说:“你啊,头一次来这里。吃完了,我带你去旅游。”

        王金发:“旅游?这里还有旅游的地方吗?”

        竺绍康:“我不是讲了吗,人杰地灵,这里当然有旅游的好地方。说是你到金庭,就必到此地。你不到此地,就等于你没到过金庭。”

        王金发:“这不就是你这里灵鹅村吗,我不是现在就到了这里了,正坐着吃饭、喝酒哩!”

        竺绍康:“你说的也对,灵鹅村是王羲之驾鹅西去的地方,所以叫灵鹅。如果没有那典故,那怎么能叫灵鹅村呢!”

        王金发:“什么,什么,王羲之是驾鹅西去的?”

        竺绍康:“那当然。王羲之一生喜欢鹅。他一辈子练书法,专练一个鹅字。他洗毛笔的水池也叫鹅池。后来,朝庭派兵来抓他,他儿子告诉他,鹅已经准备好了,在等你,你就赶快乘着鹅去吧。王羲之跑到这里,果然看到一只大白鹅。他马上坐到鹅背上,鹅当即展翅腾飞。等朝庭的官兵追到,鹅已经飞得很高了。所以,这地方也叫灵鹅村了。唉,光顾说话了。快吃菜、吃饭,吃完了我带你去更好的地方。”

        竺绍康带着王金发来到王羲之墓地。

        这里,背靠瀑布山,前拥五老峰,左右香炉、单剑两峰并峙。又有桐柏坑、平溪如玉带环绕。桐柏坑终年流水潺潺,沿坑而上,有毛竹洞天和汤匙潭、狗槽潭和豆腐潭三个龙潭和三叠瀑布。四周又有群山拱卫:北接四明山,东连大雾山,南通沃州山,西屏金庭山。山青水秀,风光绮丽。

        竺绍康、王金发两人到了墓道入口处,见有一座石坊,上镌刻“晋王右军墓道”,六个浑厚凝重的大字。竺绍康说:“这是道光二十九年王氏后裔重新竖立的。多么简朴古雅。”穿过石坊,便是一条长200米,宽5米,依山势层层升高的墓道。新修的王右军墓呈圆形,用条石彻成,墓前铺青石平台,中间立一块二米高的墓碑,上面锈刻着“晋王右军墓”五个端庄大字,一座单檐的歇山式方形石亭护住了墓碑,从墓碑背面漶漫不清但仍可辨别的字样来看,墓碑重立于“大明弘治十五年三月三十五日”。登上墓地高处,往四面望去,只见群峰叠翠,景色清幽。墓边是四季青青的野草和常年吐放的野花。

        王金发有点不太愿意再这样看看花呀、草呀的,就说:“大哥,现在我们打土匪、打恶霸这么忙,哪有闲功夫老这么看这些东西。”

        竺绍康:“就这么一小会功夫,你就看得厌出了。”

        王金发:“像我们这样的,看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竺绍康:“那我问你几个问题,你都答得上来,答对了,我们就走,好吗?”

        王金发:“好吧,赶快问,问完了,我们早点走。” 

        竺绍康:“这王羲之是哪里人?”

        王金发:“这个问题你回去问你儿子都知道,太简单了。”

        竺绍康:“我儿子是知道,可是你不一定知道,你好好回答,王羲之是哪里人?”

        王金发:“这么说,我还比不上你儿子了,你也太小看我了。”

        竺绍康:“只是在这个问题上你还没有我儿子晓得,你快回答,王羲之是哪里人?”

        “灵鹅村人,这谁不知道。”

        “不对。”

        “不可能不对。我们村里人都这样,这个人是这村里死的,他就是这村里生的;这个人是这村里生的,他就死在这村里。一般都这样,八九不离十,错不了。”

        “你说了这么多,还是没有说对。八九不离十,这一下子还真离了,你没有说对。”

        “那你说是哪里人?”

        “山东人。”

        “王羲之是山东人,他死在灵鹅村。那好,算我说错。你再问下一个问题。”

      “王羲之是做什么工作的?”

        “这不都是你自己说过的,王羲之专练一个鹅字,洗毛笔的水池叫鹅池,那他就是写字的呗,这会总说对了吧!”

        “也不对。”

        “又没说对。这么简单的两个问题,我一个都没说对。” 王金发伸出手挠起了自己的头:“大哥,那你说说,这两个问题的正确答案。”

        竺绍康很喜欢王金发的这一点,一旦知道错了,很愿意改正。他拉王金发在路边的一石块上坐了下来。说:“我也知道得不多,我就把知道的说说。王羲之出生在山东琅琊。后来参军,在军队里任右将军。后来到地方,任会稽内史。后来抛弃官宦仕途,带着妻儿老小到这里过晚年隐居生活。”

        王金发:“你后来后来的,三个后来听起来很有意思,再往下说。”

        竺绍康:“我认为王羲之文化高,很有学问。他不仅字写得好,而且人品也很好。他很正直、很清廉。他就是因为看不惯朝庭里的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不愿意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所以才弃官出仕的。”

        王金发:“啊呀,这个写字先生原来还是个大官。我认为做人就要做这样的人,做官就要做这样的官。”

        竺绍康一看王金发的表情已经到火候了,就说:“这就是我今天带你来这里的目的。能让你自己想明白其中的奥秘和道理。”

        王金发“我,我”不知说啥好。

        竺绍康:“我认为你要多读书,多学文化。如果能做王羲之这样的文化人,加上你一身的好武功,那一文一武集于你一身,该多好啊!”

        王金发:“那倒是,要是那样的话,老子什么都不怕了,我就真正成了天不怕、地不怕。”

        竺绍康:“你天不怕地不怕好啊,我也喜欢你这样。可你要成为天不怕地不怕,你身上有些东西必须去掉,有些缺点你必须改。我给你指出一些来,你愿意听吗?”

        王金发:“我愿意听,大哥是为了我好,我当然愿意听,也愿意改。”

        竺绍康:“你身上有勇气这是好的,但是还要有正气。你现在正气还不够。为什么呢?因为你身上沾染了匪气、霸气,这些不好的气一多,你的正气就少了。你说,你是不是这样?”
    王金发低下头,表示承认。

        竺绍康:“你咔吐咔吐磕瓜籽,把瓜籽壳吐到别人身上,这多不礼貌,多不文明。你在乌带党里面,坐着的时候,非要前面蹲两个人,后面站着两个人,这是干什么嘛,这样多难看!”

        王金发:“我改我改。以后我不磕瓜籽了,我说到做到。如果你不相信我,我就把这手指砸断。”他说着拿起路边一块石头要砸自己的手指。

        竺绍康连忙把他手上的石块夺下来:“你这是干什么,是不是那匪气又上来了。你啊,真是叫人恨铁不成钢。像那天要让张大麻子叫你爷爷,他无非就是个土匪,你这是污辱人格,这是我们能干的吗?”

        王金发低下了头,悔恨自己。

        竺绍康见王金发的表情,说明已经触到痛处。他把话题一转,说:“绍兴的徐锡麟先生专门来找过我……”

        王金发第一次听说,觉得新鲜,问:“徐锡麟,他是谁?”

        竺绍康:“他是绍兴人,可以说是你我的引路人。”

        王金发:“他要我们做什么?”

        竺绍康:“为了反清灭洋、复兴中华,他们要组织光复会,成立光复军,让我们平洋党,你的乌带党都参加。”

        王金发:“那我们土匪不打了?”

        竺绍康:“也打,可是反清灭洋比打土匪大多了。”

        王金发:“那我们大鬼小鬼一起打,好,只要有得打,我就愿意参加。”

        竺绍康:“徐先生那天来还告诉我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那卖国的清政府又与八国联军签订了一个不平等条件,叫《辛丑条约》。明明是外国人来侵略我们,反而还要我们中国人割地、赔款,真是强盗逻辑。光这一个《辛丑条约》,我们每个中国人就要赔二两白银,我们国家这么好的地方,自己的领土,都要让外国人来管理。这样的政府不推翻行吗!”
    王金发激动得站起来,双手握紧枪:“我的枪可不是吃素的,这个卖国政府一定要推翻,决不让洋鬼子到我们中国来扬武耀威,横行霸道。我现在明确告诉你,我参加,我一定要参加光复军,我如果怕那些洋鬼子,我就不是金发龙头!”

        竺绍康示意王金发别激动,坐下来慢慢说:“我那天跟徐先生说了,准备请你来当教官,把我们的人好好训练训练。”

        王金发:“好啊,你说,什么时候开始。”

         竺绍康:“这两天我经过仔细考虑,又有了新的想法。”

        王金发:“什么新想法?”

        竺绍康:“我认为你先去读书……”

        “读书,叫我去读书!” 王金发一听暴跳如雷:“你这牛大王怎么会这样想呢,你不让我参加光复军反清灭洋,要我去读书,我不去,不去,坚决不去,要读你自己去读!”

        竺绍康:“王金发,你算是个什么龙头?带头闹事的龙头吗?你还没明白,就跳起来了是不是,既然这样,那就别说了……”他站起来就要走。

        王金发拉住竺绍康:“你别走啊,你说我没有明白,那就快给我说明白啊!”

        竺绍康:“你要我说,那就老老实实给我听着。那天徐先生专门给我们指出,我们的队伍,我们的武器都太落后,这样怎么去和洋枪洋炮打仗呢?我们必须要变,要有新的东西。要接受新事物,必须要有文化,所以我才想叫你去读书。你看看这躺在地下的晋右军王羲之,是个文化人,字写得好,官也当得好,他看不惯官场那一套,就弃官来金庭观隐居了……”

        王金发:“原来你把我叫到这里来还有这良苦用心啊!”说完他自己乐了,“嘿嘿嘿”笑了起来。

        这时,竺朝鉴气喘呼呼跑来报告:“崇仁廿八都村的张伯歧因为打抱不平出人命了。县府里派出清兵要去抓他……”

        竺绍康听后沉思一想:“张伯歧,张伯歧在村里把他的一些青少年伙伴组织起来,也成立了一个乌带党,听说,他前段时间也想来找我,怎么搞的,他现在出这么大的事了。”
    王金发:“这还用说,既然是乌带党,我们乌带党都是一家,我要去救他。”

        “慢!”竺绍康把王金发叫住:“你不用去,还是准备去读书。救张伯歧的事交给我好了。”

        王金发有些不放心地:“你们能行吗?”

        竺绍康说:“你没听朝鉴说吗,是县府派清兵去了。这是我们第一次面对面跟清兵交锋,我没有碰到过,你也没有碰到过,所以还是让我好好考虑考虑再说,你就放心地去读书吧。”

        王金发:“那好吧,解救张伯歧的事就交给你了。”

        竺绍康:“你去读书,一定要跟你母亲好好说,要得到她的同意,可不许你瞒着母亲偷偷跑出去。”

        王金发:“我妈这个人我知道,她是外凉内热,开始肯定说不同意,后来悄悄把钱都给我准备好了。哈哈哈!”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编辑: 李航程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嵊州新闻网”或电头为“嵊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嵊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嵊州新闻网”,并保留“嵊州新闻网”的电头。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用户名: 我要注册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